近期环球时报发布文章《莫妖魔化古代制度》,对古代制度进行了重新审视。文章认为古代王朝的谏议、史官、科举等制度显示皇帝并非绝对独裁,将古代欧洲王朝的独裁程度与之对比,显然存在过度简化与片面性。
事实上,古代欧洲与中国的专制制度存在着显著的不同。欧洲封建制度的时代,国王与臣属间基于契约关系,国王作为贵族一员,需与贵族共掌权力,其权力范围主要限于王室领地,其他区域则由封建领主自主管理。西欧历史上早就有制约王朝的机制,如英国的贤人会议,拥有对国王的立法、审判等权力。尽管13世纪后,王权有所扩张,但依旧受到议会的制约。
相较之下,自秦朝统一至清朝灭亡的两千多年间,中国实行的是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皇帝掌握全国大权,包括设立郡县、选拔官员、征收赋税等。即便有相权、谏议权的制约,但其权力源于皇权,其作用终究有限。
在征税方面,西欧国王对国家的统治与所有权并存。当国王收入无法维持运行与国防开支时,必须得到纳税人的同意才能征税。在中国,皇帝则可根据需要随意开征新税,甚至导致急政虐赋、赋敛不时、朝令暮改的现象。
百姓交税乃天经地义,而君主专制下的皇帝拥有更大的权力与随意性。如此对比,显然古代中国的专制程度更高,对民众的影响更大。对于古代欧洲与谁更为专制的问题,答案显然是中国古代王朝。
以上内容是对古代欧洲与中国专制制度的一个简单对比。若想深入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关注奇技网频道,我们将持续为您提供更多精彩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