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一分为二

富春山居图为什么会一分为二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05-01 11:00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富春山居图》是元代绘画大师黄公望的杰作,也是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这幅画的创作背后隐藏着一段深情的师弟情谊,以及其600多年间坎坷而富有传奇色彩的历程。

黄公望为师弟郑樗(无用师)绘制此图,并题款赠予他,使其成为这幅杰作的第一个主人。自画作完成之初,无用师便预感到会有“巧取豪夺者”。在他的预言成真后,此画历经了明代的沈周、董其昌,再到清代的吴洪裕等名家之手。

在吴洪裕的手中,《富春山居图》遭遇了一场生死劫难。他临死之际决定将此画与《千字文》一同焚毁,为自己殉葬。在危急时刻,吴洪裕的侄子吴静庵挺身而出,从火中抢出了这幅画。但画已被烧出几个连珠洞,断为一大一小两段。从此,《富春山居图》被一分为二。

前段画幅虽小但较为完整,被称为“剩山图”,而后段画幅较长但损坏严重,经过多次修补,被称为“无用师卷”。乾隆皇帝曾花费巨资购得此画的后半部分,即《无用师卷》。他先前得到的《山居图》其实只是明末文人临摹的摹本,被人伪造题款以牟利。尽管乾隆皇帝对艺术品鉴赏有独到之处,但这次却被误导。直到《石渠宝笈》三编编纂时,《富春山居图》才终于得以正名,洗去了尘冤。

这幅画的传奇经历让人不禁对黄公望的绘画技艺及其背后的深厚情谊产生敬意。《富春山居图》不仅是黄公望的艺术杰作,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它的坎坷历程让人叹为观止。如今,《富春山居图》的剩余部分仍然分散收藏于世界各地,但它的传奇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将永远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