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只有佛教有

舍利子是怎么形成的 为什么只有佛教有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05-04 05:0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舍利子”的起源与意义

在古老的印度,人们将某些特殊的遗物尊称为舍利子。最初,“舍利子”被称为“舍利”,意为遗留物或灵骨。其名称多样,如设立罗等。舍利子的形成并非仅通过火化而得,也有许多天降舍利的实例。

舍利子对个人而言,是个人戒定慧修行成就的结晶,是修行者已得成果的见证。佛家弟子看到舍利子就如同见到佛菩萨,心生敬仰,诚心供养。佛祖涅盘前却告诫弟子,不要过分关注他的舍利子,而要更注重他的言行身教集成的典籍,即“法身舍利”。

从印度话来看,舍利子也被称为驮都或设利罗,译成中文则是灵骨、身骨、遗身。它是人经过火葬后留下的结晶体,但绝非一般死人的骨头。舍利子的形状多样,颜色丰富,有的如珍珠玛瑙,有的透明如钻石。

经上说,舍利子是通过个人的戒、定、慧的修持,加上大愿力得来的,十分稀有、宝贵。如佛祖释迦牟尼,他涅盘后烧出的舍利竟达一石六斗之多。当时有八个国王争夺舍利,每人带走一部分,修建宝塔,让百姓瞻仰礼拜。修行有成的高僧和在家信徒往生后也能得到舍利。

关于“舍利子”的发光之谜,也引人关注。悉达多生活在距今约2500至2600年前的古印度北部迦毗罗卫国。他是一位王族子弟,因不满当时的婆罗门神权统治和种姓制度而提出了“四姓平等”的主张。经过六年苦行和遍访名师后,他形成了独特的宗教哲理观点。释迦牟尼的俗家名字叫悉达多。他在印度北部和中部传播教义、发展信徒并逐渐形成了一大宗教。他的一生充满传奇色彩,而他的舍利子更是引人关注。释迦牟尼火化后,他的骨灰被八位国王分取并建塔供奉,这些塔被称为舍利塔。这些舍利子还常常发光,引发了人们的好奇和探索。

“舍利子”不仅是佛教的圣物,也是人类精神修行的见证。它的神秘和珍贵令人敬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