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仕女画册中的女子都是单眼皮。这种单眼皮的特征,源于蒙古人种上眼睑上方脂肪的堆积,形成了一道褶襞。这让很多人好奇,古代的汉人是否纯系的蒙古人种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古代”。在秦、汉时期,汉人的血统或许较为纯正。从出土的秦俑可以看出,他们脸宽、鼻扁,且都有一双典型的单眼皮凤眼,这正是蒙古人种的特征。
历史不会停滞不前。到了晋室东渡之后,汉族的遗传结构开始发生转变,不再像秦、汉时期那么纯粹。公元四至六世纪(魏晋时期),北方的游牧民族南侵,很多入侵的异族最终被汉族同化。与此南下避难的汉族也吸纳了若干南方土著民族的特点。
民族大融合的结果,就是灿烂的大唐文明。根据族群遗传学,如果没有重大外力干扰,族群的基因组成会在有限的时间内保持恒定。对于汉族来说,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民族大融合正是一次重大外力干扰,必然导致遗传结构的变化。
这一变化可以从壁画和唐代雕塑中窥见端倪。壁画和雕塑中出现了许多凸鼻凹目的胡人形象,双眼皮也开始出现,但似乎并未在汉人脸上显现。这可能是因为在当时,北方仍是中国的文化中心,被北方汉族同化的游牧民族大多为纯粹的蒙古人种。尽管北方汉族的遗传结构发生了变化,但单眼皮这一蒙古人种的特征似乎并未受到太大影响。
传世唐代仕女图中的美女,都拥有细长的凤眼和单眼皮,这反映了当时的体质人类学实况,而非仅仅出于审美考虑。类似的民族大融合在魏晋南北朝后继续发生。随着中国的文化中心迁移到长江流域,汉族的向南拓展使得许多东南亚系统的民族融入汉族。入侵北方的辽(契丹)、金(满)等异族也被汉族同化。大约从那时起,南北各地汉族的遗传结构基本定型。
古代的汉人遗传结构经历了多次变化,但在眼皮特征上,蒙古人种的单眼皮特点仍然被保留和传承下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