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晋的开国皇帝司马睿,是晋宣帝的曾孙,其祖父琅琊王司马乃是司马懿的庶子。司马睿的父亲司马觐作为长子,承袭了琅邪王的爵位。司马觐的一生虽地位显赫,却并未有什么显著的建树。
当司马觐去世时,年仅十五岁的司马睿依法承袭了琅邪王的爵位。他在同年即位掌权,却引起了宗室诸王的不满,政治动荡不安。身处帝室边缘的司马睿,无兵无权,为了避祸,他选择了恭俭退让的策略,尽量避免卷入斗争的漩涡。
这一策略反而赢得了名士之子嵇绍的高度评价。司马睿在洛阳与琅琊的王导交好,这一举动为他后来渡江建立东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司马越征讨司马颖时,司马睿也被卷入其中,担任左将军。在司马越的荡阴大败后,司马睿逃回封国东海。经历了一系列的劫掠与逃亡,司马睿终于登上了皇位。
即位后,司马睿被封为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他听从王导的建议,前往建康,并极力结交江东大族。建兴四年,长安陷落,西晋灭亡。司马睿在建业称帝,开启了东晋的历程。
司马睿即位后所面临的形势并不乐观。皇位不稳的他重用王导,王导使得南北方士族相继支持司马睿,稳固了东晋政权。王氏家族在朝堂中的地位日益显赫,以王导、王敦为代表所构成的王氏家族势力在当时坚如磐石。这使得江左维持了二十多年的稳定局面。
司马睿的权势之路并非一帆风顺。他曾试图压制王氏家族,却被王敦起兵攻入建康。王敦甚至想要废太子,最终因其他大臣的反对而罢手。从此,司马睿和他的朝廷成了名义上的元首。
面对大权旁落的局面,司马睿忧愤成疾,逐渐卧床不起。他为太子寻找的老师相继病倒,令他的病情更加恶化。最终在位六年之后,司马睿病逝,终年四十七岁。他经历了八王之乱,一朝登基为帝,但最终却只能任人摆布。他的死亡在某种程度上是忧郁所致,毕竟他无法掌控朝廷的命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