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同样是开国功臣,徐达和常遇春的后代待遇差别

同样是开国功臣,徐达和常遇春的后代待遇差别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05-11 00:42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在公元1368年的初春,明朝的开国战争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大将徐达和常遇春,统领着25万北伐大军,挥师北上,势如破竹,直逼元大都。随着战争的胜利,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在南京登基称帝,国号大明,改元洪武。

在众多功臣中,徐达和常遇春无疑是最为耀眼的两颗星。他们如同《明史》中所记载的那样,“明太祖奋自滁阳,戡定四方,虽曰天授,盖二王之力多焉”。他们为明朝的建立立下了汗马功劳。

徐达,字天德,出生于贫苦农家,但最终成为明朝的开国重臣。他文武双全,持重有谋,是明初第一流的军事人才。在明朝的开国战争中,他长期担任明军中仅次于朱元璋的第二号人物。

常遇春,以武艺高强、骁勇剽悍著称。在明朝的开国战争中,他的能力和功勋仅次于徐达。命运却对他并不宽容。他的后代在明朝建立后的遭遇令人扼腕叹息。尽管他有三个儿子,但他们的结局都不好,几乎被朱元璋铲除。

徐达的后代在明朝的境遇却截然不同。他的四个儿子中,有三个都世袭了高位。其中长子徐辉祖最像徐达,沉稳有谋,历任要职,并出了两个与国同休、世袭罔替的的铁帽子国公。徐氏家族在整个明朝都是煊赫耀眼的人上人,享受到了功臣的待遇。

常遇春的后代结局却令人惋惜。他的三个儿子几乎都被朱元璋所斩,甚至在常遇春家族遭遇横祸时,他的三子常森离奇失踪,下落不明。常遇春的后代几乎被斩尽杀绝。这一结局的原因,既是因为常遇春教子无方,也是因为其与蓝玉是亲戚关系,导致后代在蓝玉谋反案中受到朱元璋疑忌而遭难。

回首这段历史,我们不禁感叹一代名将后代的凄凉。这也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历史的进程总是充满了变数和挑战。在这个进程中,个人命运往往难以预料。尽管如此,我们仍然应该珍视历史,铭记那些为国家付出过努力的人。他们的付出和牺牲,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繁荣的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