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北朝的纷繁历史中,南朝与北朝并立存在,它们的宗教发展也在这一时代中熠熠生辉。南朝佛教的兴盛景象,在北朝也找到了相似的脉络。尤其在北朝的中后期,佛教的影响深远,竟然有帝后十七人选择出宫为尼,这一现象在佛教历史上极为罕见,成为北朝历史的一大特色。
在这一时期,佛教得到了统治阶级的进一步支持和扶植,广泛传播于南北朝各地。无论是统治者、贵族还是世族官僚,都深信佛教。印度僧人如佛图澄、鸠摩罗什等,被尊为国师。南朝的统治者更是对佛教深信不疑,曾四次舍身出家为僧,由朝廷和群臣以巨资赎回。
北朝的皇后们,如文明皇后、宣武皇后等,纷纷选择在长安出家为尼。她们的行为,一方面是出于对佛教的信仰,另一方面也许是为了逃避深宫禁锢,追求个性解放。寺庙成为她们相对自由的乐园,甚至有些尼姑会选择淫乐之地。这也解释了为何有些尼姑会做出与人的丑事。
尽管官方法律条文对尼姑犯奸有明确的惩治条例,但尼姑世俗化的情结依然存在。明代的女尼中,出现了与世间俗人私通的现象。有人就此写下诗句:“短发蓬绿未匀,袈裟脱却着红裙。于今嫁与张郎去,赢得僧敲月下门。”尼姑中毕竟不好的多于好的,那些不守戒行的尼姑往往会假至诚假老实,哄骗妇人。这也成为当时文人士大夫普遍的看法,将尼姑归入“淫妇”中,成为文学作品所刻意描摹的定型人格。
为了挽回世风,当时的统治者也对尼姑进行了管理。如弘治年间,延绥巡抚黄绂奉明孝宗之诏,毁掉庵寺,并将尼姑解送巡抚衙门,“给配鳏士”。这一举措得到了人们的广泛支持,尼姑中甚至出现了愿意配合、携子拜送的景象。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尼姑中确实存在着留恋世俗的情结。
佛教在北朝的影响深远,尼姑的行为和心态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人们的信仰。在佛教的传播过程中,尼姑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她们的行为和选择也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