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唐朝大将一夜贪欢,20万士兵成枯骨

唐朝大将一夜贪欢,20万士兵成枯骨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10-08 16:4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天宝十四年的十一月,范阳节度使揭开了历史的沉重一页,唐朝的锦绣河山瞬间沦为战火纷扰的战场。安史之乱爆发初期,出现了一个令人费解的现象。那些被派出的名将,如封常青等,都是身经百战、功勋卓著的老将,但在安史叛军面前,他们却无一例外地遭遇了挫败。

为何这些名将在一夜之间失去了战斗力?原因并非出在他们身上,而是他们的部下士兵。名将封常青曾向唐玄宗坦言:“我所统领的士兵,都是临时凑合的乌合之众,未经训练。”面对安禄山的虎狼之师,他们竟然是对付一群未经训练的新兵蛋子。

初期,唐朝确实通过连年对外用兵锻炼出了数十万精兵。但在安史之乱爆发前,这些经验丰富的精锐部队在一场对外战争中几乎全部覆没,化为枯骨。这场战争就是“天宝战争”。“天宝战争”虽然不如安史之乱知名,但它对唐朝国防实力的打击却是致命的,成为唐朝军队乃至整个国运的转折点。强盛一时的唐朝从此由盛转衰,这也为随后的安史之乱埋下了伏笔。

在隋末唐初,云贵高原上的苍山之畔洱海之滨,曾存在众多部落。其中,六个部落逐渐崭露头角,史称“六诏”。六诏之间关系复杂,时战时和。唐玄宗在位初期,野心勃勃的蒙舍诏国王皮逻阁欲一统六诏,投靠唐朝,希望唐朝成为他的靠山。

对待边疆部族小国,古代皇帝通常采取“分而治之”的策略,以免他们对中原构成威胁。唐玄宗一时糊涂,大力扶植皮逻阁,册封其为云南王。有了唐朝的支持,皮逻阁发动统一六诏的战争,最终建立了南诏国。其子阁罗凤继承王位后,继续保持对唐朝的恭顺态度。

在天宝九年八月,即安史之乱爆发前三年,双方关系突然破裂。南诏王阁罗凤出兵攻击唐朝的西南重镇姚州都督府,并悍然杀害了云南太守、姚州都督等唐朝高官,夺取了唐朝西南几个州的土地。唐玄宗闻讯震怒,立即调兵遣将进攻南诏,引发了全面战争天宝战争。

令唐玄宗没想到的是,一向横扫天下的唐朝大军这次却遭遇了硬骨头。南诏国王阁罗凤虽然仅凭一隅之地对抗大唐,实力悬殊极大,却凭借胆识、谋略和民众的誓死反击展现出了强大的战斗力。更要命的是,南诏的地形气候条件让唐军的野战优势难以发挥,军中瘟疫流行,非战斗减员严重。

从天宝九年至十三年,唐玄宗先后派遣数十万大军三次进攻南诏,均遭失败。其中,《资治通鉴》记载三次大败导致唐朝精锐部队损失殆尽,“前后死者几二十万人”。战后阁罗凤派人收集散落的唐军遗骨安葬在点苍山下形成万人冢遗迹至今犹存。那么这场战争背后的起因究竟是什么呢?竟然只是因为一场风流案。唐朝和南诏原本维持着稳定的藩属国关系直到天宝初年大将张虔陀的出现。他倚仗自己是天朝大臣的身份妄自尊大对待阁罗凤不以礼还贪婪地向其勒索财物直至最后引发了冲突阁罗凤出兵反击杀死了张虔陀并占领了唐朝的土地虽然事后他尝试求和但已经激怒的唐玄宗立即出兵讨伐最终导致了天宝战争的爆发以及唐朝国防实力的严重削弱从此踏上了衰落之路在随后的安史之乱中唐朝的一败涂地也就不足为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