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哈拉之眼地球十大壮观地质奇迹之一
你是否知道位于非洲毛里塔尼亚的撒哈拉之眼?这里有着独特的同心圆地貌,从空中俯瞰,犹如一只蓝色的巨眼,令人叹为观止。
撒哈拉之眼,又称理查德构造,位于世界最大的撒哈拉沙漠西南部。它离瓦加杜古首都不远,坐落在钦圭提高原上的陶德利盆地之中。作为全球十大最壮观的地质奇迹之一,撒哈拉之眼的直径约为38至41公里,整个地貌长达340公里,即使在太空上也清晰可见。
这个巨大的地质眼珠由褐色奥陶纪-寒武纪地层构成的眼睛部分长约340公里,而蓝色的外层环状岩脉即眼珠部分直径约50公里,瞳仁晕的直径约20公里。这种环型地貌的形成仍是一个谜团,让地质学家们纷纷猜测。
起初,这个奇特的地貌被认为是由陨石碰撞形成。经过研究,地质学家们现在普遍认为这可能是由地质结构上升或侵蚀造成的。他们指出,这个环型构造是穹隆构造经深度侵蚀的产物,略呈椭圆,直径40公里。
撒哈拉之眼的地理位置十分独特。它位于北纬21度07分21.49秒,西经11度23分54.92秒的地方。这个巨大的同心圆地貌相对平坦,海拔高度约400米。它的形状有点像一个菊石,只有绕地球轨道才能看到其全貌。
前人一般认为同心圆状痕迹是硬度较高、不易受侵蚀的古生代石英岩。对于其具体的成因仍不清楚。尽管有学者猜测这可能是地质构造上升或侵蚀造成的环型构造,但为何这个构造如此大、如此圆仍没有完善的解释。
经过初步研究,地质学家认为撒哈拉之眼的原始岩层产状应接近水平状,后来发生穹隆作用,同时伴随热液侵蚀作用。目前,缺乏冲击变质的可信证据或超高速地外撞击的任何变形标志。这个构造的中心地势平坦,也没发现高温和撞击的地质证据。没有发现火成岩堆积的圆顶,这也排除了整个“巨眼”是火山构造的可能性。
尽管对其成因仍存在许多未知,但撒哈拉之眼仍然是一个令人惊叹的自然奇观。想要探索其成因的人们不妨深入其境,探索其中的奥秘。在奥陶纪到寒武纪的地层中,有一个神秘的“眼睛”,在非洲的地质图上,它被标识为前寒武纪地层的“眼珠”。经过详细的地质填图,我们发现这个“眼睛”周围的地层并非单一的岩性。周围的小裂隙和侵蚀流出的沉积物宛如浓密的眼睫毛,而眼睛周围的白色沙漠如同神秘的面纱。在这个环形构造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的褐色环状岩脉,这些岩脉的颜色并不是石英岩的颜色。岩脉之间的灰质岩被侵蚀成了凹地形,呈现出一种独特的景观。
在理查德构造的西南边,有几条向北东方向倾斜的断裂。这些断裂虽然规模不大,但它们的存在使得老地层的韵律得以显现。实际上,整个构造呈现出一个短轴状背斜的形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穹隆。如果我们不是在这里干旱的西非沙漠,而是在一个雨水丰沛的地区,这种近乎完美的环形构造可能无法保存得如此完好。也就是说,撒哈拉之眼通过一种名为“热泪溶蚀”的作用而变得越来越清晰。在这地质眼珠里,还可以看到一汪“眼泪”。
非洲之眼则是一个晚白垩纪的碱性岩浆热液上侵的结果。沿着灰质白云岩陆架上的环状同生断裂上侵,引发了地表的穹隆侵蚀和热液卡斯特作用,最终形成了一个直径达四十公里的环形构造。这个神秘的环形构造曾一度被误认为是陨石撞击地面形成的,但经过地质学家的分析,确认这是地面隆起并受到侵蚀的产物。至于其圆形的成因仍然是一个待解的谜团。撒哈拉之眼的面纱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等待着世人去揭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