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未解之谜 >>

瑶族乐器 瑶族的猴鼓是怎么表演的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04-15 16:27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相传,在布努支系的瑶族中,达努节是一个充满欢庆与纪念的节日。当农历五月二十七至二十九日到来时,瑶族人民便汇聚一堂,为三天盛大的民族节日而欢呼。这一天,男女老少都会穿上盛装,从四面八方赶来鼓堂,共同纪念祖先反抗封建王朝的重大胜利。

节日的气氛热闹非凡,锣鼓喧天,歌声舞姿此起彼伏。猴鼓舞、铜鼓舞、芦笙舞、牛角舞等民间舞蹈的舞者,边奏边舞,将瑶族祖先的对敌斗争和生产活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个节日的鼓,是布努瑶族的独特乐器。鼓框由整段樟木掏空制成,呈圆形坐墩状。两端鼓口直径25厘米、鼓高35厘米,鼓腰略大,腰径27厘米。山羊皮蒙在两端,皮面比鼓口大20厘米。周围边缘钻有小孔,每两孔间穿以小木棒,用绳索勒紧,使鼓皮紧绷。演奏时,鼓可置于鼓架上,也可挂于颈项或置于腹前,边击边舞。音色铿锵粗犷,主要用于瑶族民间舞蹈《猴鼓舞》的伴奏。

表演《猴鼓舞》的人都会化装成猴子,敲击猴鼓、小锣、小钹,或手持金箍棒、芭蕉扇等各种道具,模拟猴子的跳跃、抓痒、嬉戏等动作。在达努节期间,瑶族人集体表演《猴鼓舞》,鼓声高亢,舞步矫健,为节日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一连数日,他们通宵达旦地舞蹈,尽情释放自己的热情和活力。

还有一个动人的传说,讲述了一位叫卜努的瑶家老人。他住在平湖大江旁边,祖祖辈辈都为侯爷帮工,生活艰辛。当侯爷与隔江的万户侯爷争夺地盘时,卜努看到了侯爷的凶恶面目。为了生存,他暗地告诉瑶家弟兄们逃离此地。这个故事也为达努节增添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和人文色彩。在这个节日里,瑶族人民不仅庆祝和纪念祖先的伟大胜利,还传承着丰富的文化和历史。

上一篇:格林斯比:背后的故事与价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