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交媒体掀起波澜的一刻,于正在微博分享了Angelababy(杨颖)在综艺节目中的小龙女扮相。他深情地发文,似乎透露出对未合作成事的遗憾,提及“当初你要是没病,来了我的《神雕侠侣》,那我就不会被群嘲了,此生最大的遗憾”。这则情感丰富的发文却迅速被删除,引发了公众的广泛争议。
事件的核心焦点在于于正的这番言论。网友解读他的“被群嘲”暗指陈妍希在2014年主演的《神雕侠侣》因造型和演技受到批评。于正的言论似乎在暗示,如果当时由Angelababy出演,结果可能会不同。这种行为被网友视为“踩一捧一”,既让陈妍希陷入尴尬境地,又可能利用Angelababy制造话题。
对于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波,网友们的反应十分激烈。许多人质疑于正的动机,认为他故意通过秒删微博的方式引发舆论热议。更有评论指出于言论的矛盾之处:七年前他力挺陈妍希版的小龙女,如今却称未能请到Angelababy是“最大遗憾”。
在于正删除微博后,他试图解释自己只是感慨盛世美颜,并强调没有diss任何人,但这并未平息争议。许多网友批评他缺乏对合作演员的基本尊重,将两位女艺人置于不必要的对比之中。
这场争议让陈妍希再次成为焦点,她的早年负面标签如“小笼包”等被重新提起。虽然Angelababy因造型受到赞誉,但也卷入了这场风波,部分声音质疑她的团队配合炒作。而于正本人则被贴上了“引战”“戏精”的标签,进一步强化了其“蹭热度”的公众形象。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一条微博可以引发轩然大波。作为公众人物,于正的每一个举动都受到了广泛关注。这次的事件不仅反映出公众对于正言论的敏感,也揭示了娱乐圈的微妙生态和复杂人际关系。在享受言论自由的如何妥善表达,避免引发不必要的争议,是每个人都需要学习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