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盛世,诗歌繁荣,许多才子佳人因诗成名,得以名垂青史。孟浩然,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亦是其中之一。他的命运却因两次醉酒而发生了转折。
孟浩然年届四十,与诗坛上的辉煌成就相匹配的是他进京寻求官职的壮志。他找到了好友王维,希望借助他的力量谋求一官半职。王维欣然答应,并邀请孟浩然到官邸饮酒畅谈。
诗坛泰斗与翘楚的聚会消息不知为何被唐玄宗得知,他亲自来到王宅,与孟浩然相见。孟浩然受宠若惊,向皇帝朗诵了自己的诗作。在酒酣耳热之际,当他朗诵到《岁暮归南山》中的“不才明主弃”一句时,原本听得兴致盎然的唐玄宗突然面色凝重,觉得孟浩然口不择言,误解了他的意思。这次“醉吟”让孟浩然失去了进身的机会。
回乡隐居三年的孟浩然并未放弃进身的梦想。他想到好友韩朝宗能帮他出力。再次赴京时,一位老朋友来访,孟浩然设宴招待,席间又喝醉了。家人多次提醒他与韩朝宗的约定,但孟浩然却不在意,认为家人打扰了他的兴致。他的大声言语“既然喝开了,管它还有什么事情”被等候在客厅的韩朝宗听到,心生不悦,觉得孟浩然不识抬举,于是决定不再推荐他。
孟浩然的两次醉酒,使他失去了进身的机会。这让我们明白,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醉吟”与“醉驾”一样,都可能害人误事。喝酒需适度,过度则会误事。孟浩然的故事是一个提醒,让我们明白言语得体的重要性,尤其是在重要的场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我们尊重原创版权,若涉及版权问题,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孟浩然的故事中汲取教训,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