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世界之最 >>

高龄、危重老人临终阶段,进不进ICU?

编辑:吉尼斯 2025-10-10 10:2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关于高龄危重老人是否应进入ICU进行抢救的探讨

在头条上,我们常常看到关于高龄老人因新冠感染或疾病恶化而入住ICU的新闻。这些老人在重症监护室中度过生命的最后阶段,尽管经过长时间的抢救和治疗,最终仍未能战胜病魔。这引发了我对于是否应该为病重、病危甚至临终阶段的老人进行ICU抢救的深入思考。

我有一位母亲,她曾遭受病痛的折磨,让我深刻体验到了这种抉择的艰难。在2022年6月,她被诊断出患有尿毒症中晚期,随后又发现了安卡相关性血管炎。治疗需要使用激素,但可能会降低她的免疫力,增加感染风险。不治疗,则病情可能进一步恶化。我们在医生的建议和母亲的实际情况之间徘徊,最终选择了治疗。母亲的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多次因肺部感染住院治疗。

最后一次,母亲病情严重,我们紧急将她送到北京最好的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急诊科。医生将母亲收治在重症监护室,告诉我们她的肺部严重感染,情况危急。我们签署了病危通知书,心中充满了绝望和期待。

在重症监护室的两天,母亲的状况没有任何改善。医生告诉我们,母亲已经病得相当严重,已经到了临终阶段。后来,母亲被转到呼吸科重症监护室继续治疗。住院期间,我们经历了许多次的希望与失望。医生有时告诉我们有百分之五十的几率可以治好母亲,有时又告诉我们预后很差。最终,母亲因病情加重而昏迷,医生告诉我们已经没有救治的必要。

当我看到母亲在重症监护室中的模样,我崩溃了。她身上插满管线,无创呼吸机辅助呼吸。那一刻,我深感后悔。为何要让她经受这样的折磨?在临终阶段,是否真的有必要进行这样的抢救?

每个人的情况都是独特的。对于是否将高龄危重老人送入ICU进行抢救,并没有绝对的答案。我们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包括老人的身体状况、意愿、家庭意愿以及医疗条件等。但我希望,当我们面临这样的抉择时,能够更加理性地看待问题,避免盲目追求抢救而忽略了老人的感受和意愿。看到这个场景,我不由得陷入沉思。想象一下,不仅仅是病重的母亲,即使是身强体壮的年轻人,在病床上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身处一个环境,不能进食、不能喝水,只能通过鼻饲维持生命,昼夜不分,亲人难见,这样的生活让人恐惧不安。半个月在这种环境中度过,即便是身心强健的年轻人恐怕也难以承受,更何况是年事已高的母亲呢?

母亲最终陷入了昏迷状态,在生命的最后时刻都没有再看一眼辛苦抚养的儿女们,这让我们倍感遗憾和不舍。这一刻,我才真正意识到,对于高龄危重老人来说,重症监护室并非疾病治疗的圣地。那里充斥着高昂的医疗费用、先进的医疗设备,但往往无法改变金钱投入与生命消逝的残酷现实。

我常常想,如果提前知道母亲的身体状况不佳,或许我们应该将她接回家中,让她能够品尝一口家乡的美食,躺在熟悉的床上,感受家人的温暖和关爱。在家人陪伴下,母亲或许更愿意安详地离开这个世界。

我想说的是,对于处于临终阶段的老人,身体的各个器官已经走向衰退的命运。如果救治已经变得没有意义,那么在家中维持治疗或者在重症监护室中延长生命都不过是无谓的挣扎。对于家属而言,这样的决定会让我们充满遗憾和后悔。但对于年迈的老人来说,重症监护室的治疗无疑会加重他们的病痛和痛苦。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意愿,让他们在家中,在亲人的陪伴下,安然、有尊严地离开这个世界。这也许是给他们最好的安排和结果,也是他们最希望、最好的离开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