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晋时期,竹林七贤之一的嵇康,是一位被人们千古传颂的君子。晋代魏立之后,以嵇康为代表的士大夫们对司马王朝的不义之举深恶痛绝。他的行为举止赢得了民众的敬仰,却招致了司马集团的极度仇视。
嵇康原本与东平吕巽吕安兄弟交好。一场家庭纷争打破了这份友谊。吕安的妻子被其兄吕巽奸污,吕安打算休妻并追究吕巽的责任。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吕巽请求嵇康出面劝解,并承诺不会恶人先告状。出于义气,嵇康出面平息了这场纷争。
吕巽却背信弃义,抢先告吕安不孝。嵇康坚守道义,与吕巽断绝交情,并为吕安出面作证,因此也被牵连入狱。司马集团抓住了这个机会,钟会、司马昭等人一心要将嵇康置之死地。
嵇康的入狱激起了舆论的强烈不满,许多豪杰纷纷要求与嵇康共同承担困境。尽管有司劝谕,众人还是被一一遣散,但嵇康和吕安仍被判处死刑。行刑当日,三千名太学生集体请愿,要求赦免嵇康,并希望他能到太学任教。
这些请求并未被允许。面对行刑,嵇康神态自若,如同平常一般。在行刑前,他向兄长要了平时最爱的琴,在刑场上弹奏了一曲《广陵散》。曲毕,嵇康放下琴,叹息道:“昔日袁孝尼曾向我学习《广陵散》,我始终保留下来没有传授给他,如今《广陵散》将从此绝矣!”说完,嵇康从容赴死,时年四十岁。
嵇康的一生虽然充满坎坷,但他的事迹却令人敬仰。他的音乐才华、道义精神以及勇气令人钦佩。他的死,不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时代的悲剧。他的事迹将永远被铭记,成为后世人们传颂的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