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公元前199年的某一天,崭新的宫殿里弥漫着死一般的沉寂。当时,刘邦高坐于龙椅之上,他的目光落在阶下的群臣身上,心中却是充满了无奈与愤怒。这场关于易太子的争论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尽管之前多次劝谏,但今天的结果并未改变。
朝堂上的气氛愈发尴尬,刘邦决定再次表态。他坚定地表示必须更换太子,因为现有的太子过于柔弱,无法支撑起大汉的天空。他的目光扫过群臣,却并未得到预期的反应,只得无奈地等待。
御史大夫挺身而出,强烈反对刘邦的决定。刘邦要求他给出一合理的解释。周昌御史平时有口吃的毛病,此时愈发严重,他艰难地说:“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这段话犹如千钧之力,瞬间打破了朝堂的沉默。刘邦听后竟然欣笑,将这件事情暂时搁置。
吕雉得知刘邦的意图后,处处留心。虽然她未出席朝会,但在东厢房内几乎听了个一清二楚。朝会结束后,吕雉立刻前往周昌的府中,见面时更是直接跪谢,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微君,太子几废”。为何吕雉会给一位臣子下跪?这是因为她深知这场易储风波的严重性。
在这场易储事件中,刘邦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执着。他连张良的劝诫都不听,要知道张良是他在之前的重大决策中的智囊团成员。真正阻止刘邦易太子的功臣是张良,张良为刘盈请来了四位皓首老翁辅佐他,才让刘邦彻底放弃了换太子的念头。但张良的计策也是吕雉强迫他出的。吕雉在这场斗争中确实经历过磨难和危险,即便在群臣的帮助和自己的极力争取下,刘盈也曾数次差点被废。胜利来之不易,吕雉深知其中的艰辛。因此当她最终取得胜利时,难免会有些报复之举。试想如果当年太子真的被废掉的话,吕雉的处境又会好到哪里去呢?同样作为刘邦的贵妃的薄夫人就没有受到吕雉的刁难……这一切的背后都充满了权力斗争的残酷与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