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宫》热播,再度引发人们对古代“和亲”制度的思考。在那一幕幕揪心的剧情背后,隐藏着一段段真实而复杂的历史。西凉国的嫡公主远嫁礼朝太子,这并非单纯的婚姻,而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边境和平,减少战争冲突而采取的一种策略。
这一制度源远流长,从汉朝开始,中原与匈奴的和亲便成为了早期典范。尽管存在文化差异和地域歧视,如中原对少数民族的“胡人”之称,意味着不懂礼教、粗俗野蛮,但和亲公主依然肩负重任,为边境的安定付出巨大努力。
其中最为人称道的便是“昭君出塞”的王昭君,她主动请求和亲,为汉朝与匈奴的和平贡献了自己的力量。然而历史上更多的公主却是被迫下嫁,有的公主为了边境的和平而努力奋斗,传授技艺,提高生产,教育下一代致力于维护边境和平;而有的公主则因无法适应巨大的落差而郁郁而终。
在《东宫》中,太子遭遇不测,西凉的九公主(已是太子妃)面临极大的困境。她说:“在我们西凉,死了丈夫的女人要嫁给丈夫的弟弟。”这虽是剧情杜撰,却也有历史依据。匈奴人的习俗中确有此规定,甚至父亲死后,儿子的妻妾可以“继承”,有的公主甚至被嫁祖孙三代。深受儒家道德观影响的中原公主,面对这样的屈辱自然难以接受。
和亲本身带有强烈的政治目的,除了习俗不同造成的悲剧,更重要的是和亲的公主被禁止生育。以汉朝为例,派出的公主对匈奴人来说是无上的荣耀,同时也是炫耀的资本。但匈奴人忌惮汉族血脉的诞生,因为这可能使他们在心理上归顺汉朝。即便公主有了身孕,也会遭到种种手段以阻止孩子的诞生。
这种有目的性的政治联姻,幸福的几率自然很小。但公主们身在其位,使命所在,皇家的命运注定了她们的命运。她们在异国他乡,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为了国家的和平与稳定,她们不得不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牺牲。在这个过程中,她们的成长、奋斗与付出,也是值得人们尊重和铭记的。和亲公主们的故事,不仅仅是历史的一部分,更是对和平的深深期盼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