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帝王舜孝感动天,他的事迹传颂千古。作为五帝之一的姚姓重华,人称虞舜,他的孝行成为古代二十四孝的典范。面对瞽叟与继母及异母弟象的多次陷害,他临危不惧,机智逃脱后仍然孝顺恭顺。他的孝心甚至感动了天帝,大象与鸟儿纷纷前来助他一臂之力。帝尧听闻他的孝行与治国才干,将女儿娥皇与女英嫁给他,并最终选定他作为继承人。
董永的故事则是一段流传千古的佳话。他少年丧母,因避兵乱迁居安陆。父亲亡故后,他卖身为奴,只为换取丧葬费用。在槐荫下,他偶遇一位女子,二人结为夫妇。女子以一月时间织成锦缎,为董永抵债赎身。当她告诉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时,令人感叹不已。
江革的孝行也让人感动。他少年丧父,侍奉母亲极为孝顺。在战乱中,他背着母亲逃难,因孝顺而得以逃生。他迁居江苏下邳后,做雇工供养母亲,自己虽贫穷赤脚,但母亲所需甚丰。他的孝行使他赢得了明帝和章帝的推崇。
老莱子的事迹也令人动容。他是一位春秋时期的隐士,为躲避世乱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常穿着五色彩衣,手持拨浪鼓如小孩子般戏耍,以博父母开怀。他的行为体现了对父母的深深敬爱。
丁兰的故事则是一段传世的佳话。他幼年父母双亡,刻木为像以事之如生。他对木像恭敬如人,每日三餐敬过双亲后自己方才食用。当他的妻子因好奇而刺伤木像的手指时,木像竟流出鲜血。丁兰因此休弃了妻子,体现了对父母的深深敬爱和对父母的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
在春秋时期的一个清晨,郯子悄无声息地进入深山,他身穿鹿皮,为的仅仅是取鹿乳来医治年迈双亲的眼疾。那深深的林间,隐藏着无数生命的秘密,而他心中只有对父母的孝道。一次取乳时,正当他全神贯注之际,发现一位猎人正要射杀一只麂鹿。郯子立刻掀起鹿皮现身走出,他向猎人述说了自己挤取鹿乳是为了给双亲治病。猎人听后深受感动,敬佩他的孝心,于是赠予他鹿乳并护送他出山。这就是郯子的事迹,传递着孝道的温暖。
再回想孔融让梨的故事,小小年纪的他便知道谦让与分享,成为我们学习的榜样。而仲由,字子路,同样是春秋时期的人物。他家中贫穷却十分孝顺,常常从百里之外负米回家侍奉双亲。当他在高官厚禄之后,依然怀念着那些艰辛的日子,感慨万分。孔子赞扬他的孝心,称赞他在父母生前尽力侍奉,死后思念的情怀。
汉文帝刘恒,作为汉高祖的第三子,以仁孝闻名天下。他侍奉母亲从未懈怠,母亲卧病三年,他日夜守护,衣不解带。母亲所服的汤药,他总是亲口尝过才放心让母亲服用。他的孝心与治国之道并重,使得西汉社会稳定,经济繁荣。他与汉景帝的统治时期被誉为“文景之治”,是历史上的一段佳话。
这些故事,无论是郯子的深山取乳、孔融的谦让之梨、仲由的百里负米还是刘恒的亲尝汤药,都是对孝道文化的深刻诠释。他们的事迹激励着我们,让我们明白孝道的真谛和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