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宗教文化:门巴人的信仰之旅
深入了解门巴族的宗教文化,你会发现这是一个既神秘又丰富的信仰世界。门巴人不仅信奉跳神送鬼的原始宗教,还融合藏传佛教,构建了独特的宗教体系。
对于门巴人来说,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如衣食住行、生死、生产的丰欠以及禽畜的兴衰,都与鬼神有着密切的联系。他们深信,众多的鬼神影响着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在这种信仰背景下,巫师如“觉母”、“把奠”、“把寓”、“登龙坎”、“本波”等,作为人与鬼神之间的特殊使者,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原始宗教的影响下,门巴人认为天、地、山、水都有各自的神灵。这些神灵无所不在,甚至病痛和灾祸都被归结为鬼神对人的怪罪。其中,“登龙坎”是专门负责送鬼的巫师,当人们生病时,就会请他们来杀牲送鬼以除病。门巴人深信,人的病痛是由于鬼怪抓走了病人的灵魂所引起的。
“把窝”在藏语中意为“英雄”,他们头缠红布,面部挂串珠,斜披白布带,屋里摆神案,供大米、鸡蛋、酒和清水等物品。他们通过击鼓、念咒等仪式,祈求诸神将病人的灵魂找回。而“苯教”则传说有置人于死地的法力。作法时,苯波会亲手杀鸡、猪或牛,煮熟后请鬼神食用,祈求它们不要让人生病。
“觉母”自称是女神的化身,她们在进行请神仪式时,会全身颤抖,用特定的曲调唱歌,表示灵魂飞升,到神的境界去询问病因和治病的方法。而“把莫”则是五位坎主神的化身,她们通过一系列的仪式,请众坎主神“赶宴”,以治疗病人的疾病。
门巴人原本信奉白教(噶举派),迁入墨脱后,他们带来了白教并与当地文化融合,后来因受波密土王管辖而改奉红教宁玛派。在墨脱的寺庙中,根据社会地位、技能和宗教知识,僧人被分为不同的等级。
门巴人的宗教文化是一个丰富、复杂而又神秘的体系。它深入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影响着门巴人的思想、行为和信仰。探索这个宗教世界,就像是一次充满神秘和惊喜的旅行。果聂:他们是寺庙中的专职守护者。他们负责看守寺庙,背负着送信与背水的任务,并且每日的功课包括清洁殿堂、擦拭法器与为佛祖倒水供养。他们的职责还延伸到厨房,负责烹饪与制酒,同时保管着肉类与粮食。
扎巴:他们是普通的僧侣。在盛大的宗教仪式中,他们扮演着演员的角色或吹奏乐器。而在寺庙的日常中,他们则要承担耕种、收割等农活,并学习经文以修身养性。
除了直姑之外的大多数寺庙僧人,其实都住在自己的家中,参与日常劳作,过着娶妻生子的生活。只有在法会期间,他们才会聚集到寺庙中念诵经文。
定期的念经活动:
一月念诵嘎索经,祈求万事如意;二月诵读衣措经,为喇嘛念经的日子向佛祖供养;三月念诵嘎桑经,祈愿人们远离眼疾;四月念觉莫经,防范麻风病,保护视力;七月咏唱穷莫下巴经,祝福家家户户平安吉祥;八月念诵坎主下巴经,向坎主神表达忏悔;九月念诵那睡经,通过杀牲敬神,祈求全家安康;十月诵读朱和佯朱经,祈愿生活美好;十一月念诵朱巴经,祈求生活富裕;十二月念诵古朵经,祈愿来年丰收。
不定期的念经活动:
还包括念诵达夺目经以求粮食丰收、卡久经以求病人康复、才久经以纪念古如仁狡钦神的诞辰、以及干久经以求死后能早日升入天堂。
除此之外,还有朵措经、贵荣经等。这些经文大多寄托了门巴人的美好愿景,他们渴望身体健康、万事如意、粮食丰收、生活富裕,并将这些愿望寄托于神佛的庇佑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