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娱乐圈 >>

遍布在渭南华州的郭子仪后裔

编辑:娱乐明星 2025-10-10 13:43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遍布渭南华州的郭子仪血脉

投稿邮箱:@qq.com

作者:闫广勤

大唐荣耀的武将郭子仪,家族枝繁叶茂,子孙英才济济。他不仅育有八子,孙辈亦众多,且因种种原因,部分后裔扎根于渭南市华州区,部分则远播四海。岁月流转,他们成为遍布全球的庞大郭氏宗亲。

在郭子仪的故里华州郑县(今陕西渭南市华州区),有一座公园内塑有郭子仪的雕像,见证着这位先祖的辉煌与荣耀。如今,许多郭子仪的后裔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承袭先祖遗志,为家乡、为社会、为国家不懈努力。

回溯历史长河,元朝时期的郭宝玉祖孙四人,作为郭子仪的后裔,威名远扬。他们追随成吉思汗征战四方,屡立战功。其中,郭宝玉被封为汾阳郡公,其子孙郭德海、郭德山亦在军事上有所建树。而郭侃更是征战至西亚,将家族荣耀推向了新的高度。

明朝时期,华州的郭子仪后裔更是崭露头角,其中郭性之家族尤为显赫。郭性之本人不仅高中进士,官至河南左布政使,其子孙亦文采斐然。四子郭宗昌在金石学上更有突出贡献,家族影响一时无两。

清朝时期,郭德元家族崭露头角。郭德元因征讨入侵西藏的人而受到嘉奖,其后的几代亦多为清军武官,可谓继承了郭子仪的将门武风。

至今,郭子仪后裔广泛分布在华州各地。除了故里西马村外,其他如莲花寺镇的赵村、杏林镇等地亦有他们的身影。这些后裔们生活在曾哺育了伟大先祖的故土上,承袭着家族的荣耀与梦想。

走进这些村落,可以感受到一种深厚的家族情怀和历史底蕴。郭氏家族的宗谱和神轴更是见证了这一家族的辉煌历程。而西马村作为郭子仪的故里和出生地,如今仍有百余户、五百余人姓郭,他们继续传承着先祖的精神和梦想。在神秘的宗谱保管之地,常人难以窥视其真容。直到20世纪40年代,陕西蒲城的郭氏宗亲踏寻家族根源时,才被特许抄录。这部宗谱之浩繁,竟需一人七天才能完成。令人痛心的是,这部记载着郭氏家族历史的宗谱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化为灰烬。其中,神轴尤为珍贵,一幅长达3米、宽2米的白绸画卷,上面绘有郭子仪及其历代先祖的画像。每年正月初一,郭氏家族的男子无论年龄大小,都会聚集在张挂的神轴前,烧香叩拜。这幅神轴也已不复存在。

在杏林镇梓里村,郭氏子孙同样是郭子仪的后裔。他们的祖根在西马村,后来有兄弟二人迁移到城区三门巷。明朝时期,部分郭氏子孙又从三门巷迁至梓里、城南、段巷三村。梓里村因其在方位上相对靠南,被称为南户,而西马村的郭氏则被称为北户。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梓里村的郭氏都会在清明节前往东关的郭子仪祠祭祖。他们的直系先祖是明朝的河南左布政使郭性之,其墓地在莲花寺镇潭峪口,人称“郭家楼子”。梓里村的郭氏子孙在清明节期间都会来此祭扫。郭性之墓在二十世纪中期被毁。如今,梓里村的郭子仪后裔已有20多户,90多口人。

莲花寺镇的赵村也有郭子仪的后代,他们曾有家谱《郭门世志》,但在20世纪60年代遗失。杏林镇高崖村的郭氏是郭暧次子郭钊的长子郭仲文的后代。他们早年从莲花寺地区迁到崖坡村或南王堡一带,后来又有部分子孙迁到高崖村定居。高崖村的郭氏中有一位旅居台湾的学者郭振武先生,他研究儒家学说,著作丰富,已有多种专著出版。

除了上述村庄,在华州区的下庙镇、高塘塬区等地,也有众多的郭子仪后裔。据不完全统计,总数约为两三千人。

本文来源为作者供稿,原作者为《大唐郭子仪》主笔闫广勤,经华州文史荟萃整理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