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及秦始皇,人们首先会联想到他“一统华夏”的伟业。他动员全国之力修筑长城,展示了他统一中国的决心和实力。他也因“焚书坑儒”而被一些人熟知,他认为自己的功绩超越三皇五帝,因而自称为“皇帝”。因是首位皇帝,他又自称“始皇”。
尽管历史将他描绘成一个追求奢侈享乐的暴君,甚至将秦朝的灭亡归咎于他,但他对后世所做出的贡献仍然不可磨灭。
说到“始皇帝”,许多人知道他在统一六国后仍四处征战,认为他生性剽悍、喜欢战争。当时的中原刚刚统一,各地旧贵族势力依然强大,各少数民族对中原虎视眈眈。秦始皇曾“南征百越,北击匈奴,开发北疆,开拓西南”,他的这些征战不仅开拓了疆土,也使得现如今的福建、浙江、两广以及河套地区得以在中国版图上安定。
对于“焚书坑儒”,许多人批评甚至认为这导致了中国的落后。正是秦始皇统一并简化了文字,创造了“隶书”这种新字体,为楷书奠定了基础,提高了书写效率,对古代文学的发展和记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秦始皇不仅建立了第一个封建王朝,更重要的是他建立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完整中央集权制度和政权机构。他在中央设立了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职位以相互制衡、相互补充。在地方设立三十六郡以维护和谐稳定。这套中央集权机构后来被历代王朝所效仿。
在评价秦始皇时,许多史学家会因为他制定的严酷刑罚而认为他残暴无情。对于一个刚刚消灭六国、统一的中国来说,如果没有一套完整的法律,如何规范数以万计的民众,如何震慑那些蠢蠢欲动的反叛者?在当时,严酷的法律是约束民众、维持秩序、镇压反叛的最佳方式。
秦始皇的功过谁也无法说清楚,但我们不能用现代的思想去评价那个两千多年前的封建集权国家,甚至用这个思想来评价这位“统一六国,功过三皇五帝”的“秦始皇”。无论如何,他就是让人永远争论不休的“千古一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