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传统文化 >>

2017年舌尖上的谣言 你免疫了吗-

编辑:民风民俗 2025-10-08 14:14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舌尖上的谣言,你能否明辨真假?

随着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日益加深,谣言在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出现了新的“变种”。这些谣言有的似曾相识,真假难辨;有的则被我们的父母频频转发,他们笃信不疑。面对这些谣言,很多人选择“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次善意的转发,或许无形之中就成了谣言的推手。

以普洱茶为例,2017年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称普洱茶中含有黄曲霉毒素,可能致癌。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指出,普洱茶是一种脂肪和蛋白质含量都很低的农产品,其生产过程也不利于黄曲霉菌的繁殖和毒素的产生。茶叶里的茶多酚等成分对黄曲霉菌还有抑制作用。被抽检的茶叶样品中,特别是普洱茶样品含有黄曲霉菌的数量是很低的。消费者在选购普洱茶时,若发现茶饼明显发霉或味道不好,应避免购买。

除了普洱茶,无矾油条也引起了人们的关注。一些地方抽检发现,部分餐饮机构售卖的油条产品存在铝超标的情况。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谭斌表示,无矾油条不等于无铝油条。国内外对含铝食品添加剂有充分研究,并对其使用范围、使用量及残留量制定了严格标准。只要食品中铝残留量符合国家标准规定,就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紫菜是塑料做的”这一谣言曾在网络上疯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新闻宣传司司长颜江瑛表示,紫菜本身是一种健康的食品,韧性较好。针对这类谣言,食药监总局加大了对食品谣言制造者、传播者的惩处力度,“塑料紫菜”谣言的涉谣者已得到严惩。

还有关于白酒的谣言。在“中国传统白酒研究重大突破”新闻发布会上发布地衣素的消息后,一些朋友圈开始流传“白酒具有抗病毒抗癌作用”。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系主任马冠生指出,白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适量饮酒有精神兴奋的作用,但长期过量饮酒对健康会带来危害。关于地衣素的功能和效果仍需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最后值得注意的是,一些旧谣言改头换面后重新传播的现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虽然有一些辟谣文章也有较高关注度,但一些旧谣言在朋友圈“死灰复燃”,动辄引起人们的焦虑。专家提醒,面对朋友圈中的“爆文”,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并学会甄别。

面对这些舌尖上的谣言,有关方面应加强对食品信息的科普,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综合运用信息公开、科普宣传、法律追责等手段,提高公众对谣言的免疫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被谣言所迷惑,保持清醒的头脑。解读:国家食品药品稽查专员李海锋先生指出,在保障食品安全的大背景下,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等十部门于2017年联合发布重要通知《关于加强食品安全谣言防控和治理工作的通知》。此通知强调政务信息的公开透明,要求及时辟谣,并对制造和传播谣言的行为进行严格惩处。自那时起,食药监总局共发布了85条辟谣信息,数据库已收录超过3万条相关信息。

对此,清华大学健康传播研究所的苏婧副教授认为,面对食品安全的小道消息,许多人的心态是“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一次不经意的转发就可能成为谣言传播的助推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在于食品安全信息的科学解释不足以及信息不对称,这为谣言的传播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为了防范谣言的伤害,公众在面对食品信息时应该保持警惕,做到多想、多听、多看、多问。尤其要学会利用官方公布的权威信息查询渠道进行求证,避免被不实谣言误导。面对食品安全问题,我们的行动需要更加明智和负责任。(记者 陈聪报道)

上一篇:林志颖的老婆 林志颖的老婆叫什么名字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