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奇闻怪事 >>

昆明八旬毛笔奶奶:一生做好一支笔

编辑:奇闻奇事 2024-11-29 09:52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在昆明繁华的大观商业城旁边,隐藏着一条不起眼的小巷,小巷深处有一家名叫张学成毛笔庄的古老店铺。步入店内,陶瓷笔筒中插满了毛笔,柜台后面,一位面容慈祥的白发老人总是静静守在那里。这位老人名叫桂焕兰,是昆明少有的精通全道手制毛笔工序的传人,现已八旬高龄的她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毛笔奶奶”。(新华网念新洪摄影报道)

张学成毛笔庄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清代,属于南派赣系。桂焕兰的丈夫张明杰是创办人张学成的曾孙。自从嫁入张家,桂焕兰便开始了毛笔制作的学习之旅,这一做就是七十载。在春城昆明,张学成毛笔庄曾盛极一时,受到文人墨客的喜爱。但随着时代的变迁,毛笔逐渐变得小众,笔庄也从过去武成路的两层大房子迁到了现在西安马路仅十余平方米的小铺面。

尽管空间有限,但笔庄内的毛笔种类却多达八十余种,每一支都是纯手工制作。桂焕兰介绍,制作一支毛笔需要经历几十道精细的工序,不仅需要高超的手艺,更需要一份沉静的心态和耐得住寂寞的决心。从选材、配料到纳管、修毛、刻字,每一环节都凝聚着她的手艺与心血。虽然随着年岁的增长,这些繁琐的工序对桂焕兰来说越来越有挑战性,但她依然坚持每天到店里来。对她而言,这已经是一种习惯,除了过年那几天,她每天都会来!

桂焕兰的第二个儿子张曜壬主要负责选购材料。为了寻找最好的笔杆和毫毛,他每年都要前往江浙和东北三省数次。以前,桂焕兰会亲自陪同儿子一起选购,而现在虽然她在昆明遥控指挥,但她的心仍然与选购材料的过程紧密相连。这支支毛笔,不仅是纸上的舞者,更是桂焕兰一家世代相传的情感与执着。(新华网念新洪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