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生食运动”如火如荼,越来越多的人选择生吃食物,而不经过传统的加热处理杀菌消毒程序。疾控中心和公共卫生专家对此忧心忡忡,因为生吃某些食物存在极大的风险。以下是八种常见的风险食物:
首先是牛奶,它可能含有大肠杆菌0157:H7、弯曲菌、沙门氏菌和李氏杆菌。曾经爆发过102起疫情,导致1606人感染,92人住院治疗。症状可能包括严重腹泻(甚至带血)、严重腹痛、呕吐、肾衰竭、应激关节炎、脑损伤和神经受损。为了确保安全,建议对牛奶进行巴氏消毒处理。
接下来是生奶酪,它可能含有李氏杆菌。在某些情况下,它导致了15起疫情爆发,造成191人感染,其中两人死亡。脑损伤、神经受损、痉挛、发烧、混乱、呕吐等症状可能出现。为了安全起见,建议选择用消毒过的牛奶制作的奶酪。
生鸡蛋也是高风险食物之一,可能含有沙门氏菌。历史上爆发过110起疫情,导致4246人感染,其中一人死亡。症状包括严重腹泻、腹痛、呕吐、肾衰竭等。在食用生鸡蛋时,建议使用巴氏消毒过的鸡蛋或选择烹饪方式如炒蛋煎蛋。
生牛肉同样存在风险,可能含有大肠杆菌0157:H7和沙门氏菌。它导致了多起疫情爆发,造成数千人感染和多人死亡。为了安全食用,应确保牛肉经过充分的加热处理,直至内部温度达到适宜的标准。食品店中也会有经过光照杀菌处理的牛肉可供选择。
牡蛎、坚果、菠菜和豆芽等也是高风险食物,它们可能含有各种病原体。为了确保安全,建议采取适当的处理方式如高压加热、煮熟等。购买时也要注意选择新鲜、无异常的产品。
需要注意的是,上述疫情爆发数据是基于疾控中心1998年至2011年的数据,包括疑似和确认的爆发情况。对于多种食物交叉引起的爆发并未计入其中。在享受生食的我们也要关注食品安全和健康问题,确保吃得安全、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