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醒来,张大爹成了“小黄人”
随着初冬的脚步悄然来临,橘子成为了时令佳肴。在《本草纲目》中,橘子被誉为全身都是宝,其肉、皮、络、核、叶皆可入药。对于许多市民而言,坐在温暖的屋子里,品尝一片冰凉橘子,让酸甜的味道在口腔中爆发,是一件极为惬意的事情。
最近,居住在江岸小区的张大爹沉浸在橘子的美味中无法自拔。他每天都吃大量的橘子,少则七八个,多的时候甚至能一口气吃下十几个,这样的饮食习惯已经持续了几个星期。上周的一个晚上,张大爹又买了1公斤橘子,边看电视边烤火边享受橘子的美味。不知不觉中,他吃掉了整整一公斤的橘子。
第二天早晨醒来,张大爹被镜子中的自己吓了一跳。他的皮肤竟然变成了明黄色,尤其是手和脚的颜色让人触目惊心。他感到十分惊恐,怀疑自己的肝功能出了问题。于是,他急忙前往云大医院进行检查。
经过医生的详细检查,张大爹的肝功能正常。由于他近段时间过量食用橘子,患上了“橘黄症”。
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水果的食用需要多样且适量。橘子虽然水分多、营养丰富,含有大量的维生素C、枸橼酸及葡萄糖等,适量食用能补益身体,加速胆固醇转化,防止动脉硬化。过量食用反而会对身体造成负担,容易引起上火,导致口腔溃疡、咽炎等,还会使血液中的胡萝卜素浓度过高,沉积在皮肤组织内使皮肤发黄,进而引发“橘黄症”。
云大医院急诊科副主任张玮表示,“橘黄症”其实并不可怕。当患者停吃橘子后,症状会在2至6周内自行消失。除此之外,他还提到,日常饮食中还有很多其他蔬菜水果也可能导致人体“变色”。例如,过量食用胡萝卜、南瓜、芒果和木瓜也会让皮肤变黄;短期内大量摄入桑葚,可能会让人出现类似中毒的表象。
张玮强调,市民在选择食物时应注重适量且多样,每天的水果摄入量应控制在200克到400克之间。若食用后出现明显不适,应及时就医。让我们共同守护健康,享受美食的同时也不忘身体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