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拗九节”:传统与传说的交融
在福州十邑地区,有一个独特的节日拗九节,它源远流长,背后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动人的传说。这一节日,定在农历正月廿九,象征着一种特殊的纪念与庆祝。
说到拗九节的来历,不得不提那古老而感人的“目连救母”传说。目连,一个孝顺的儿子,为了拯救在阴间受苦的母亲,送去了各种食物。但这些都被狱卒吃掉了。目连灵机一动,用荸荠、花生、红枣、桂圆、红糖等原料与糯米混合,煮成了黑乎乎的甜粥。当看守狱卒看到黑乎乎的粥时,目连随口说是“拗垢粥”,福州话中“九”与“垢”谐音,使得看守信以为真,认为这粥很脏,不敢吃。就这样,“拗九粥”成功送到了母亲手中。这一天,恰好是正月廿九,而目连的母亲那年也恰好二十九岁。
这一传统节日在福州深受重视。正月廿九日这天清早,家家户户都会煮制拗九粥,用糯米、红糖、花生、红枣、荸荠、芝麻、桂圆等原料熬制而成,祭祖或馈赠亲友。已出嫁的女儿,也会送上一碗拗九粥,有的还会加上太平面、蛋、猪蹄等,以孝敬父母,表达孝心。
在福州著名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内,“安泰楼酒家”作为老字号商家,更是将这一传统活动发扬光大。他们在店门口设置拗九节送粥点,向市民免费派发拗九粥,让更多的人了解和体验这一传统节日。他们的经营者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福州的传统节日传承下去。
福州的传统观念中,“九”是一个不好过的数字。无论是正月廿九还是二十九岁的人,都会被视为是厄难的岁月。在这一天,人们会吃太平面,以求平安、健康。
拗九节是一个融合了传统与传说的节日,是福州人民对孝道的传承和弘扬。在这一天,人们通过煮制拗九粥、送粥、吃太平面等方式,表达对父母的孝敬和祝福,也体现了福州人民的传统文化和深厚情感。不论岁月轮回至正月廿十九,还是人生走到了二十九岁的年纪,对于福州的人们来说,目连的母亲落难的年月总令人心悸。每逢“九”字辈份,福州人便会心生忌惮,认为“九”象征着厄难的岁月。为了祈求平安与健康,每逢此岁数的人们都要食用太平面。而对于已经出嫁的女儿,她们则会向父母献上特殊的礼物,以表达孝心与祝福。
谈到习俗,福州的拗九粥无疑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煮制拗九粥的过程颇为讲究,需选用糯米、红枣、葡萄干、桂圆干、莲子、花生及红糖板等多种材料,经过多道工序精心熬制而成。这碗粥不仅色泽诱人、香气四溢,更富含营养。
虽然一碗拗九粥看似简单,但其背后却蕴含着深厚的情感。子女将这碗粥捧给父母,如同献上了一片孝心。它也可以被送给邻居、送给需要关爱的陌生人,让温暖在传递中放大,让人们从粥的芳香中品味到浓浓的亲情,感受到真挚的情感。
拗九粥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一种情感的载体,一种文化的传承。它让人们更加珍视亲情、友情和爱心,让人们在品尝美味的也能感受到人间的温暖与真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