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长与〈山海经〉》:朝花夕拾中的感人篇章
《阿长与〈山海经〉》是鲁迅的散文巨著《朝花夕拾》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这部回忆性散文集中,鲁迅以深情的笔触追忆了童年的保姆阿长,向我们展示了一个平凡劳动妇女的形象,并表达了对她的怀念与感激。
一、阿长的形象塑造
阿长,一个普通的劳动妇女,没有文化,出身卑微。她的名字都是顶替别人的,可见她在社会上的地位之低微。她迷信、唠叨,有时甚至有些烦人。比如,她睡觉摆成“大”字挤占床铺的豪放姿态,以及满肚子繁琐规矩(如过年要孩子说吉祥话、正月初一吃福橘等)。这些都在童年的“我”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二、《山海经》的奇缘
少年鲁迅的心中,渴望得到一本绘图的《山海经》。无人理解他的这一心愿。阿长告假回家的时候,却默默记下了这个心愿。她用自己微薄的工资买来了一套四本的《山海经》。虽然书看起来很粗拙,但在鲁迅的心中,这是无比珍贵的礼物,让他对阿长产生了深深的敬意。
三、情感的升华
文章结尾,鲁迅用深沉的笔触怀念阿长。尽管阿长是一个普通的长工,但在鲁迅的心中,她“确有伟大的神力”。她用自己的行动,满足了少年鲁迅对知识的渴望,也让我们看到了她质朴善良的品格。通过“买书”这一小事,阿长的形象在鲁迅的笔下变得更加温暖和可敬。
这篇文章以深情的笔触,通过平凡的生活琐事,刻画出一个底层人物的闪光点。文章既批判了封建陋习对劳动人民的压迫,也歌颂了普通人之间的真挚无私的爱。阿长的形象与《山海经》的奇幻世界交织在一起,构成了鲁迅童年珍贵的记忆。她的存在,如同《山海经》中的神秘生物,带给鲁迅无尽的惊奇和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