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历史知识 >>

清朝灭亡前禁卫军在做什么 他们为何会坐视不管

编辑:历史文化 2025-05-19 07:34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许多人对于历史的故事和人物了解并不深入,今天,我将带大家走进清朝末期一段令人深思的历史。在梁启超的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背后,有一支特殊的军队,名为禁卫军,却鲜有人知其背后的故事。

禁卫军,这支为保卫皇室而生的军队,在清朝末期的军事编制中占据特殊地位。广义上,禁卫军包括保卫皇宫、管理京城治安和驻守京城等职责的军队。而在这一时期,人们谈论的禁卫军特指负责保卫皇宫的军队。

在清朝即将落幕之际,禁卫军的诞生与帝的弟弟密切相关。这位曾经赴德国留学的皇室成员,于1907年提出了成立禁卫军的提议。在帝弟摄政王后,这一想法在1908年底得以实施。这支军队主要由京城内的满人组成,而蒙古骑兵则来自直隶、山东等地汉族人。禁卫军在巅峰时期人数超过一万,装备精良,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重和重炮。

载沛对这支军队寄予厚望,期望在国家动荡时成为保护皇室的坚强后盾。在国家危难之际,这支被寄予厚望的禁卫军却未能担起保护皇室的重担。这一切,还要从武昌起义说起。起义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响应。在这种动荡时刻,本应肩负重任的禁卫军却显得无所适从。尽管载沛试图调动北洋军队,但无奈之下只能求助于袁项城。袁项城借此机会掌握了国家核心权力,并暗中布局谋权篡位。禁卫军本应誓死保卫皇室,然而其管理者载涛却选择放弃职责,将禁卫军拱手让人。袁项城立刻委派冯国璋接管禁卫军。一时间禁卫军内部人心惶惶。为了稳定军心冯国璋向士兵们承诺清朝覆灭后他们可以享受良好待遇并保证不会威胁到皇室安全。最终这支曾誓死保护皇室的军队最终选择了妥协并见证了清朝的覆灭而无动于衷。之后这支禁卫军被改编成陆军第十六师跟随冯国璋直至他去世之后这支军队的处境变得尴尬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回望这段历史我们不禁反思为何在国家危难之际曾经忠诚的禁卫军会轻易改变初心这背后无疑存在制度和人心的变迁让人唏嘘不已同时也警醒我们要珍惜并承担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与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