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的周瑜被描绘成一个心胸狭窄、妒贤忌能的人物。每当他的才智被诸葛亮超越,他便心生嫉妒,想尽办法要除掉诸葛亮。但诸葛亮的计谋总是能识破周瑜的阴谋,使得周瑜反复中计,最终被气得吐血身亡。在临死之际,他感叹“既生瑜,何生亮”。这段描述在小说中生动曲折,从人物塑造的角度看极为成功,但历史真实性却有待商榷,这完全是小说家的文艺创作。
历史上的周瑜,并非被诸葛亮气死的。他与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后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决定了他才是决定性的角色。周瑜的才华和精明程度远超初出茅庐的诸葛亮。在孙吴创业江东之时,孔明尚在隆中隐居,而周瑜已经助孙策平定江东,起到了重要作用。周瑜不仅高大健壮,容貌俊秀,而且年纪轻轻就踏入了政治生涯。
周瑜在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帮助孙策渡江东下,为孙策平定江东起了重要作用。当时年仅21岁的周瑜已经展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他与孙策从小相识,交情深厚,因此得到孙策的高度信任和重用。在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周瑜被封为中郎将,成为东吴的重要官员。
江东乔国老的两个女儿容貌出众,孙策和周瑜分别娶得其中一位,成为连襟。在孙策被刺身亡之前,周瑜已经成为帮助孙策奠定江东基业的第一功臣。在汉末军阀割据混战之初,周瑜就崭露头角,名震江东。当诸葛亮还远远没有出道时,周瑜已经协助孙策开创江东基业。瑜、亮的真正相比要从公元207年冬诸葛亮出山之后才能开始。
对于赤壁之战,我们不能忽略的是,主角是周瑜而非诸葛亮。尽管诸葛亮也参与了这场战事,但他的角色只是配角。周瑜的才华和战略眼光使得他在赤壁之战中发挥了关键作用,成功地击败了曹操的军队。他的智慧和勇气成为了赤壁之战的传奇,被后人铭记和传颂。
周瑜是一个才华横溢、精明老到的历史人物,他的风采远远超过了初出茅庐的诸葛亮。他在东吴的政治和军事事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为孙吴的基业立下汗马功劳。他的故事和事迹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传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