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老的皇室家族中,经济问题一直是令人头疼的难题。王熙凤曾言,“大有大的难处”,而身为天下至尊的皇帝,其面临的挑战自然尤为严峻。
深宫之内,人员众多,依靠大锅饭式的统一开支,显然无法持久。于是,为了维护家族的繁荣与稳定,必须引入一种更为合理的经济制度“工资”制。在清朝,这一制度下的待遇被称作宫份。
宫份的具体数额,根据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据历史档案记载,皇太后的年俸包括二十两黄金和两千两白银,而皇后则只有一千两白银,这样的待遇似乎少得可怜。
除了货币收入,皇后还能得到实物工资。如每年可获得大卷江、妆缎、倭缎等珍贵布料,还有棉花、里貂皮、乌拉貂皮等物品。更令人惊奇的是,每日还有猪肉、羊肉以及小牲口的供应。这些并非皇后一人独享,而是供其所有侍从享用。清宫御膳房众多,各宫分头开伙,皇后食堂每日的配给即为此数。如若不足,即使是尊贵的皇后,亦只能减少侍从。
传闻慈禧太后一顿饭需百道菜肴,但实际上,她只享用近旁的几道菜,其余菜肴更多是摆摆场面。到了溥仪时期,即使是皇帝,也无法维持这样的排场,只得与皇后、妃嫔同桌共食。
清朝皇室的收入虽低,但皇后在打理下人方面并无太多开销。而妃嫔则因权力有限且收入微薄,不足以打点太监,因而不得不寻求其他途径获取利益。如珍妃曾利用光绪皇帝的宠信,私下卖官鬻爵。这种做法终究风险极大,一旦被揭露,便可能面临严重的后果,如珍妃即因受贿被囚禁冷宫。
后宫工资之所以如此微薄,与明代的低薪制及清代的吏治模仿有关。朱元璋起于草莽,对贪腐深恶痛绝,遂实行官员低薪制。清代沿袭此制,官员收入亦很低。皇帝需做表率,故后宫工资亦少得可怜。货币的不稳定及硬通货的缺乏亦是后宫工资低的原因之一。
尽管实行了低薪制,但贪腐现象在后宫依然存在。权力作为一种稀缺资源,总能找到寻租的机会。到了清朝中后期,受贿行为甚至半公开化。皇帝对此往往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其自身工资有限,无法给太监提供足够的报酬,导致太监工作积极性不高。
清朝皇后的工资生活并不容易。若想了解更多关于清朝皇室的经济情况,不妨持续关注奇技网的相关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