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鹿鼎记》的某一集中,描绘了一位王府下等老兵乔装打扮随子进京的动人故事,试图摸透宫廷虚实。年轻的康熙怀疑侍卫中有吴三桂的影子,便派韦小宝前往吴应熊府邸调查。韦小宝虽然答应得爽快,却在面对康熙的询问时摇了摇头,坦言自己从未见过吴三桂,不知如何寻找。康熙深思熟虑后,给出了一个妙计:让吴应熊召集侍卫,然后观察他们中谁会在特定情况下摸鼻子,此人很可能就是吴三桂。依靠康熙的提点,韦小宝运用计谋成功找到了吴三桂。
那么,关于吴三桂摸鼻子的传闻是否真实存在呢?《庭闻录》为我们揭示了答案。吴三桂摸鼻子的确是他的一种习惯,特别是在与他人谈话不投机时,他会不自觉地用手“自扪其鼻”。这一习惯的起源,与他的鼻梁上的一道伤疤有关。
这道伤疤源于一次惊心动魄的历险。那是在崇祯三年,即1630年,18岁的吴三桂随父吴襄及舅舅出长城执行军务时遭遇的。当时的后金军队曾悄然绕道内蒙突入京师近畿,而崇祯皇帝误中反间之计,处死了名将。在这种背景下,祖大寿率兵仓皇撤向宁远。
当朝廷决定利用老将集结优势兵力歼灭后金留在关内的驻军时,吴襄率侦察兵遭遇后金大军合围。吴三桂得知情况后,坚持要求祖大寿发兵救援父亲。经过一番争执,祖大寿允许吴三桂带领家丁出城救援。这些家丁是武将直辖的精锐部队,享有极高的待遇。他们为将领出生入死,关键时刻总能发挥巨大作用。在之前的壬辰战争中,李如松的家丁们就在劣势兵力下屡次重创日军。
在救援行动中,吴三桂带领家丁在后金军中来回奔驰,一度打乱其阵脚。一名后金大将注意到吴三桂的凌厉冲锋,并向他冲来。吴三桂引弓射箭,却未能将其射落。在割取首级时,这名后金大将突然砍中了他的鼻梁。这场战斗给吴三桂留下了深深的伤痕和心理印记,他在之后的战斗中总是忍不住摸鼻子。这也成为了他标志性的习惯动作。尽管后金军在兵力上占据优势,但在近身肉搏战中却无法发挥精准箭术的优势,反而被吴家家丁等敢死队所压制。最终,吴三桂带领被困的明军成功冲出了重围。这一事迹不仅震惊了祖大寿,还震惊了皇太极。皇太极曾赞叹道:“好汉子!吾家若得此人,何忧天下。”这句话中的主人公吴三桂,其英勇事迹和卓越才能得到了高度评价。此后,他的名字在江湖上广为传颂,声望和地位不断攀升。经过九年的艰苦努力,他成功担任了辽东重镇宁远城的团练总兵,成为封疆大吏的一员,为他未来的辉煌打下了坚实的政治基础。
吴三桂的生涯充满了辉煌的时刻。他以其非凡的勇气和卓越的领导能力,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他在战场上的英勇表现,赢得了士兵们的尊敬和信任。他的事迹被载入史册,成为了人们口中的英雄。
在《庭闻录》、《吴三桂纪略》等历史资料中,我们可以了解到更多关于吴三桂的故事。他在政治斗争中的智勇双全,以及他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都让他成为了历史的传奇人物。他的每一次升迁和成就,都是他辛勤努力和不懈奋斗的结果。
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他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努力的结果。他的故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去为自己的信念而奋斗。他的事迹永远载入了历史的长河中,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象征。
吴三桂是一位真正的英雄,他的事迹值得我们学习和铭记。他的勇气、智慧和毅力,将永远激励着人们去追求更高的目标,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