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未解之谜 >>

古代身后事知多少!什么是棺什么是椁?

编辑:十大未解之谜 2025-05-07 17:36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近日,重庆市涪陵区某施工工地发现了一座距今约1800年的古墓。由于年代久远,古墓的封门砖已不见踪影,墓室内的棺椁已经碳化,遗骨无存,初步推测该古墓可能曾被扰动。

虽然现代社会的丧葬礼节在逐渐简化,尤其是推行“火化”之后,但土葬作为自古以来中原地区最主要的殡葬方式,至今仍在延续。古代人对于死后的事情极为重视,因此产生了“棺椁”这一重要的丧葬物品。

在古代,棺椁是贵族的特权,不同等级的贵族使用的棺椁数量和规格都有严格规定。周代已有关于丧葬礼仪的规定,天子要用二椁五棺,而诸侯、大夫、士则依次递减。其中,最外层的棺材被称为“大棺”,其尺寸也有严格规定,天子的大棺厚达八寸,而庶民老百姓则只能使用四寸厚的棺材。

著名的马王堆汉墓的一号墓和二号墓,分别是西汉长沙诸侯国丞相第一代侯利仓的妻子辛追和利仓本人的墓葬,属于诸侯级别。虽然部分棺椁已经腐烂,但依稀可以分辨出是四层棺一层椁的结构,符合当时“诸侯五重”的等级制度。其中,一号墓的女主人辛追的棺材体积庞大,长近三米,宽一米半,高一米多,大约是尸体的三倍大小。

除了棺椁的套数之外,其材质和结构也有等级之分。最高级的当属柏木黄肠题凑,这是历史上最高级的葬具之一。在棺椁之外设置黄肠题凑,用黄色的柏木心堆垒而成,异常坚固,犹如一扇防盗门。广陵王墓、秦公一号大墓等都发现了黄肠题凑的存在,属于天子享用的级别。

自古以来,丧葬制度与去世者的身份等级紧密相连,并承载着极大的精神力量。古代人视死如生,现代人则希望逝者安息。春秋晚期曾国的君主曾侯乙的棺材是世界上最重最大的棺材之一,其挖掘时间较近,更显得弥足珍贵。经天子特许,诸侯王和重臣死后也可用黄肠题凑。如汉代,“赐给梓宫、便房、黄肠题凑各一具”,表达了极高的荣誉和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