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局揭示新型骗局:披上“资金比对”外衣,真实目的竟是要你的钱!
近日,武汉警方破获了一起令人震惊的诈骗案。在这起案件中,骗子冒充公检法人员,利用受害人对法律的敬畏和对自身清白的渴望,施展新的诈骗手段。他们不仅精心制作了含有受害人照片和信息的“通缉令”,还巧妙地以“资金比对”为由,诱骗受害人泄露银行账户密码,致使一位名叫李女士的市民被骗走了11万元。
这起案件的经过是这样的。某日,李女士接到一个陌生电话,对方自称是武汉市公安局的杜建明警官,声称李女士涉及一起洗钱的案件,并要求她立即协助调查。听到这个消息,李女士顿时惊慌失措,不知所措。
随后,这位“杜警官”提供了一个所谓“警官”的联系方式,让李女士与其取得联系。这位“警官”告诉李女士,她的银行卡上有一笔涉案资金,需要进行“资金比对”以证明自己的清白。他还提供了一个所谓“领导”的电话号码,让李女士与其沟通。
李女士按照指示,联系这位“领导”,并被引导登录一个看似官方、实则虚假的德国网站。在这个网站上,李女士看到了自己的“通缉令”,恐慌之下,她按照指示进行了“资金比对”,输入了自己的银行卡号、密码和转账验证码。没过多久,她发现银行卡上的资金被转走了。
幸运的是,在报案后,武汉警方迅速启动紧急止付程序,冻结了骗子账户内尚未转走的资金,帮助李女士挽回了部分损失。
警方分析认为,骗子在诈骗前已经掌握了李女士的部分重要个人信息。他们利用这些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诈骗,诱骗李女士进入虚假的德国网站,并泄露个人身份和银行账户信息。所谓的“资金比对”,实际上是一种新型的诈骗手段,受害人的银行账户、密码等信息已经被骗子截获。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面对任何要求转账汇款或“资金比对”的情况,一定要保持警惕。不要随意泄露个人银行账户、密码等重要信息。一旦发现被骗,应尽早报警启动紧急止付程序,以便挽回经济损失。也提醒广大市民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避免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利用。
这起案件再次提醒我们,诈骗手段不断翻新,我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增强防范意识。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成为不法分子的猎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