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浴,一种源自日本的文化习俗,在温泉之乡的偏僻简陋之地自然形成,后在城市澡堂得以沿袭。对于许多外国人来说,这种习俗似乎难以理解,但它却是日本文化中的一部分。
早在两千多年前,日本便开始了男女混浴的传统,那时温泉遍布,为混浴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进入农业文明后,混浴依然盛行,十六世纪的文献记录证实了这一点。随着时代的发展,性病泛滥及社会风气败坏等问题逐渐显现,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幕府当局开始禁止混浴。尽管如此,根深蒂固的习俗依然存在,特别是在温泉旅馆等地方。
进入明治维新时期,混浴受到重创。美国远东舰队司令佩里对日本男女混浴的鄙视和曝光,使日本人蒙受耻辱。明治也颁布了风俗禁止令,禁止男女混浴。禁令并未真正改变日本的草根社会习俗。文人骚客如黄遵宪和王韬都曾亲身体验过温泉混浴。
日本的混浴文化在历史的长河中经历了种种变迁,从江户时代的禁令到明治的禁止令,再到现代社会的反思和争议。尽管如此,男女混浴并没有随着日本“脱亚入欧”而消失。对此,周作人从人性解放的角度为日本的混浴辩护,认为日本人对裸体的观念原本健全,虽然受到外界影响有所歪曲,但相比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仍有所优越。这种看法带有乌托邦的色彩,但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文化现象的复杂情感和理解。
混浴作为日本文化的一部分,既有其历史渊源和文化背景,也面临着现代社会的挑战和争议。无论如何,它都是日本文化多样性和丰富性的一种体现。在原始的野蛮时代,人们的灵与肉混沌未分,羞耻感尚未萌芽,混浴被视为自然而然的行为。随着文明的演进,灵肉逐渐分离,羞耻感逐渐产生,混浴被视为陋习遭到禁止。在文明的高级阶段,人们开始认识到灵肉分裂的虚伪性,并渴望回归“天人合一”的和谐状态。这种背景下,混浴的美妙之处重新被发现。这是一个经历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历史过程。
日本的文明发展之路有其独特性。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岛国,日本的文明起步较晚,但却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这种特质使得外来的先进性与土著的野蛮性在日本微妙共存,并行不悖。男女混浴这种人类的原始遗风能在日本长期保持并屡禁不止。周作人对此现象的提升至理想境地,不仅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刺激有关,还受到中国儒家道学的影响以及个人的趣味爱好影响。
与充满原始风情的东瀛“浴文化”相比,中国的“浴文化”显得受道学影响颇深。尽管唐代长安曾有千人共浴的大浴场和著名的华清池,以及贵妃入浴的传奇故事,但由于地理气候、风土以及儒家文化思想的影响,尤其是宋明理学的钳制,中国的“浴文化”始终未能充分发展起来。在“万恶以淫为首”、“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熏陶下,女子被塑造成贞妇烈女,男子则成为虚伪的道学家。从中国人的服饰样式便可看出这种文化的严格程度古代中国人宽袖褒衣,除了脸和手,其它部位几乎不得裸露,其严格程度仅次于阿拉伯人,显然与“男女大防”的两性紧密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