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统末年,一场突如其来的变故,让朝廷陷入混乱。正统皇帝朱祁镇被俘,朝野震动,一时间人心惶惶。历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一年后,瓦剌与朝廷达成协议,朱祁镇得以归国。但此时的他,早已不再是那个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被迫退位的太上皇。
朱祁镇归国后,本以为能够重掌大权,然而他的弟弟朱祁钰却已留恋皇权。朱祁镇被幽禁南宫,长达七年之久。景泰八年,终于发生了夺门之变,朱祁镇成功夺回皇位。
复辟后的朱祁镇开始对曾经的重臣进行清算,许多曾被朱祁钰重用的大臣都遭到了清算。有一个名叫李贤的人却幸免于难。他原本只是一个吏部文选司郎中,但在朱祁钰登基后,开始受到重用,被提拔为兵部右侍郎,后又担任吏部右侍郎一职。
朱祁镇亲征时,李贤并未随行,但因机缘巧合,被朝廷看中其能力而提拔。在夺门之变后,尽管石亨等人向来与李贤不和,但朱祁镇却坚定地支持他。无论双方产生何种分歧,朱祁镇总是以李贤的意见为先。当石亨等人打击陷害李贤时,朱祁镇也只是轻轻罚了他一个月官,很快又恢复了他的职位。
那么,为什么朱祁镇会如此优待李贤呢?朝廷当时正缺人才。朱祁镇需要找到能够填补空缺的人才,而李贤既有职位又具备一定的能力,是个合适的人选。李贤的能力确实出众。他不仅有才华,还深谙朝廷权力之道,能够很好地处理各种复杂的问题。朱祁镇也需要用李贤来制衡其他权力势力。石亨、徐有贞等人虽有拥立之功,但都不是绝对的忠臣。为了巩固皇权,朱祁镇需要提拔李贤来制衡这些权力势力。
在李贤的帮助下,内阁制度逐渐走向成熟。他成为内阁首辅后,不仅得到了朱祁镇的信任,还得到了吏部尚书之权。他的崛起不仅证明了自己的能力,也成为了朝廷中不可或缺的人物。而这一切的背后,既有朱祁镇的信任与支持,也有李贤自身的才华与努力。最终李贤成为了明朝历史上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内阁首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