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时代,南方有一个神秘的少数民族部落三苗,也被称为苗民或有苗。他们生活在湖泊与山陵之间,地势复杂多变,易守难攻。他们频繁对抗中原部落联盟,屡次侵犯中原地区,成为了与北方中原部落敌对的一股力量。
据传,三苗在黄帝时期曾是九黎部落联盟的一员。尧帝统治时期,三苗叛乱,双方会战于丹水。战败后,三苗首领欢兜被放逐到崇山,部分族众则被放逐至西北的三危山,即今天的甘肃敦煌一带。尽管如此,三苗的力量依然强大且充满野心。
在舜帝的治理下,为了统一三苗部落,他采取了多种策略。一方面扩大生产,加强联盟内部的团结;另一方面对三苗进行分裂治之,实行“分北三苗”的策略。“北”在这里代表了“甄别”,意味着去恶留善。舜帝还通过官员考核三苗的表现,将顽固不化的部落流放至东南方向,让他们沿嘉陵江上游进入汉水流域发展壮大。其余未迁移的三苗人与当地羌人结合,逐渐演变为中国古代的某个族群。
古史记载中提到:“西羌之本,出自三苗。”而韩非子也曾记载:当舜的时代,有苗部落不服统治,禹准备征伐他们。但舜认为武力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于是通过教化三年,用舞蹈来展示德行之威,最终使有苗臣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三苗逐渐恢复了实力并开始挑起争端。到了大禹时代,他不得不发动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来统一长江中下游地区。
大禹在发动远征之前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宗教仪式来祭祀上天和祖先。就在这时,三苗地区发生了地震,大禹借此机会发起了攻击。由于禹的军队准备充分、作战勇猛,他们在战争中取得了压倒性的胜利。三苗的首领被射死,军队溃散,许多三苗人逃往西南地区并融入了当地的氏族部落。这场战争是一场残酷的种族灭绝战。战后,三苗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大禹通过消灭三苗实现了长江流域的统一,巩固了自己的王权。此后华夏大地社会安定、生产力发展迅猛。这段历史不仅展现了古代战争的残酷与惨烈,也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统一与融合过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