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858年的伦敦,“大恶臭”肆虐,这一时期见证了工业迅猛发展的影子。大批人群涌向这座繁荣的城市,而城市的容纳能力却显得捉襟见肘。工人们被迫居住在狭窄的居所里,通风状况极差,空气中弥漫着各种难以言表的气味:食物的气味、汗水的味道,还有污物的气息。
富人们享受着马桶带来的便利,而穷人却只能将污物倾倒至粪坑。这些粪坑的数量在当时达到了惊人的二十万。夜幕降临,清厕工们开始了艰巨的清理工作。他们的努力似乎总是无法跟上人们的排泄速度。尤其在炎炎夏日,这些排泄物在烈日之下发酵,散发出的气味更加刺鼻难闻。
更为严重的是,部分粪坑建在地下。随着时间的推移,其中的污物渗入土壤,甚至污染了伦敦人民的命脉泰晤士河。在人口稀少的地方,粪便或许有足够的时间自然分解。但在繁华拥挤的城市里,这个问题变得愈发严重,清理这些污物需要巨大的人力物力投入。
这段时期,霍乱的流行可能与泰晤士河的污染息息相关。人们最无法忽视的还是那股无处不在的恶臭。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都无法逃脱它的侵扰。国会也曾一度束手无策,甚至传言他们为了掩盖这股气味,不得不使用漂白粉泡窗帘来净化空气(但显然效果甚微)。
这股恶臭不仅令人难以忍受,更对人们的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粪便分解产生的沼气中,含有硫化氢等有毒气体。长时间吸入这些气体,会导致眼睛和喉咙灼伤、咳嗽、呼吸困难、肺部积水等一系列症状。长期暴露在这种环境下,甚至会导致失忆、嗜睡、头晕以及死亡等严重后果。
面对“伦敦大恶臭”的严峻挑战,国会最终决定采取行动。他们通过了一项法案,决定在全市范围内建立一个新的排水系统,并限定了仅仅18天的完成期限。这项工程由伦敦都市工作委员会的首席工程师Joseph Bazalgette设计,其豪华程度堪比拜占庭风格。这项旨在净化城市污水的工程却耗费了数年时间才得以完成。这段历史不仅揭示了伦敦过去所面临的挑战,也展示了人们在面对环境危机时的决心与努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