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有些孩子频繁遭受高热侵袭,喉咙炎症不退?背后是否隐藏着免疫系统的秘密?
头条上一位母亲的困惑:“为何我的孩子仿佛每个月都会遭受高热的困扰,喉咙发炎,白细胞飙升,抗生素、输液成了每个月的‘仪式’,然后再次陷入循环?”其实,这样的孩子并不在少数,许多家庭都有一个这样的宝贝,让母亲心力交瘁。
在中医的视角里,小儿扁桃体容易发炎的现象被称为“乳蛾”。其背后的原因,往往与孩子的生理特点有关。孩子们生命力旺盛,阳有余而阴不足,一旦遭遇外邪,体内的相火就会被激发,表现为发热、喉咙发炎等症状。现代孩子的营养状况良好,相火相对更旺,一旦有外邪入侵,扁桃体作为身体的前线“哨兵”,往往会首先发出警告。
面对孩子的发烧、喉咙发炎,西医往往选择消炎、输液等方式治疗。虽然暂时压制了症状,但却可能对孩子的身体造成更大的伤害。输液等冷疗方式,犹如在火热的战场上浇下一盆冷水,虽然可能杀死部分敌人,但自己的士兵(抵抗力)也可能被冻得失去战斗力。这些输入的冷性液体,需要身体的阳气去消化,消化不掉的则变成痰、湿等垃圾留在体内。
遇到某些诱因(如出汗、温度变化),身体的抵抗力再次被激发,试图排除体内的痰湿垃圾,结果再次引发发烧。这时如果再次选择输液等强力压制方式,就会让身体的抵抗机制受到压制,痰湿垃圾无法排出,形成恶性循环。如此往复,孩子就会频繁遭受高热、喉咙发炎的困扰,甚至可能演变为哮喘等更严重的疾病。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需要改变策略。不是去压制发烧咳嗽,而是去帮助身体打开气机,让热邪有出路。如同给着火的炉子开窗透气。然后用辛散、清热的药物,把体内的火变小。在《经方实验录》中,曹颖甫先生就分享了他的医案和用药心得。他认为对于扁桃体腺肿,应采用辛甘凉润法,代表方如麻杏石甘汤等。
许多妈妈们已经受够了西医的“三素一汤”,纷纷选择学习中医知识。优秀的中医传播者们如方寸山中医乐知社、厚朴中医学堂等都在为中医事业添砖加瓦。学习中医不仅是为孩子们的健康负责,更是为整个家庭的健康护航。“为人父母,不知医者为不慈。”让我们共同学习中医知识,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