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奇闻异事 >>

立冬是什么意思

编辑:奇闻异事 2025-07-14 07:23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立冬,是二十四节气中浓墨重彩的一笔,每年在11月7-8日之间,随着太阳的南移,与黄经225°相遇。这里的“立”,不仅仅是建立的意思,更蕴含着一种起始的意味。“冬”,则终结之意,代表着农作物收割后的收藏,是中国冬季的序曲。

在古代,立冬被细致划分为三候:“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随着立冬的到来,水开始结冰,大地逐渐冻结。而那一群野鸡般的大鸟,似乎感受到了季节的变迁,悄然隐入水域,化作海边的大蛤。古人通过观察这些细微的变化,将自然规律融入节气之中。

立冬,不仅仅宣告着冬季的来临,更是万物收藏、规避寒冷的开始。在我国北方,冰雪的世界逐渐拉开序幕,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季节。立冬背后的文化意蕴深厚,早在周代,就有迎冬的祭典习俗。明代的杭州,立冬日更有以香草和菊花煎汤沐浴的习俗,寓意祛病除疫。

随着立冬的到来,太阳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的我国,日照时数和强度逐渐减少,气温下降幅度增大。冷空气或寒潮南下的次数开始增多,黄河中下游地区即将出现冰冻。长江中下游地区也可能受到强冷空气的影响,气温骤降。南北温差在此时逐渐显现,如海南岛的平均气温22℃,而黑龙江北部则低至零下14℃,相差36℃。

根据气象学的标准,当平均气温降至10℃以下时,即为冬季。黄河流域一带此时基本进入冬季。但长江流域的冬季要比黄河流域晚半个月。江南一带在立冬时节,仍然天高云淡,风和日暖,有着小阳春的美誉。

立冬的寒风逐渐加强,气温显著下降。在北京地区,从白露开始就能感受到来自北方的冷空气影响,到了立冬愈发频繁。北京不仅冬季时间长,而且特别寒冷。严冬期间,土壤结冻,作物生长几乎完全停止。

立冬节气的到来与黄淮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最北部的漠河及大兴安岭以北地区早在9月上旬就已进入冬季。而北京在10月下旬也展现出一派冬天的景象。而长江流域的冬季则要等到“小雪”节气前后才正式开始。

立冬,是一个充满故事和文化的节气。它不仅是季节的转换,更是大自然与人类文化交织的展现。在这个时节,让我们一起感受冬天的韵味,品味立冬背后的故事与文化。更多关于立冬的趣事和知识,请关注奇技网,一起立冬的更多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