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秦兵马俑》教学设计之旅
一、启程:教材分析
世界如同五彩斑斓的画卷,既有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有人类智慧的结晶。《秦兵马俑》是一篇引领我们走进中国悠久历史的课文。本文采用清晰的结构,生动详细地介绍了秦兵马俑的魅力。从兵马俑的影响和出土地点出发,文章用详实的数据展现了兵马俑的规模宏大。接下来,文章通过描绘兵马俑的身材、衣着、动作和神态,让我们感受到不同类型、不同个性的兵马俑的生动形象。本文不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还有作者的丰富想象,使我们仿佛置身其中,深刻体会到民族自豪感。
二、洞察学情:学生分析
学生对于秦兵马俑的了解可能仅限于旅游时的匆匆一瞥,或者通过其他途径听过、见过,对其规模、气势、神态等特点知之甚少。他们对本课的学习充满好奇和欲望,渴望了解秦兵马俑的来龙去脉。多媒体的引入,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信息,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课堂应是他们发挥自我、大胆质疑、勇于创新的地方。
三、设计理念:对话与建构
语文阅读是与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活生生的人,有情感、有行为。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理论都强调为学生创设情境,让他们协作讨论、会话交流。以电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整合图片、文字、音像等资源,为学生提供图文并茂、形神兼备的课文情境。这样的环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学习空间,创造了更多的语言实践机会,而且为他们提供了更为优越的个性化阅读环境。
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情感的融合
1. 知识与技能: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进一步掌握过渡句在文中的运用。
3.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和人民的智慧,激发民族自豪感。
五、教学重难点:感悟与想象
通过阅读课文,引导学生想象秦兵马俑的气势和丰富多样的神态,激发民族自豪感。
六、教学过程:设疑导入与情境体验
1. 设疑导入:
课件展示秦兵马俑的图片,让学生自由发表感受。
引出课题《秦兵马俑》,并板书。
朗读两句高度评价秦兵马俑的句子,引导学生体会秦兵马俑的重要性。
2. 情境体验:
借助多媒体,展示秦兵马俑的远景、铠甲武士和铜车马图片,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学生交流对秦兵马俑的印象和感受。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想象兵马俑的神态与气势。
讨论并分享对中华民族悠久文化和人民智慧的感受。
结语:让我们一起走进《秦兵马俑》,感受这份举世无双的珍贵历史文物所带来的震撼,激发我们对中华文化的热爱和自豪。
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