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的历史长卷中,李鸿章无疑是一个无法忽视的重要人物。他的身影,如同巍峨的山峰,在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每当提及大清国,洋人们总会提及李鸿章。这位在庚子事变中独挡十一国的伟大人物,宛如国际舞台上的璀璨明星,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在《绝版李鸿章》一书中,作者以轻松诙谐的笔触展现了李鸿章的非凡人生。通过书中展示的200多幅珍贵照片和60多段百年前欧美报刊的“时闻”,我们能够窥见这位历史巨人的另一面。一米八三的身高让他在普遍营养不足的大清国里鹤立鸡群,甚至在满人中也是“云中鹤”。
观察当时的西方漫画,中国人普遍被画得高一些,这其中或许也有李鸿章的功劳。他的高大身躯在国际舞台上为清国形象加分不少。濮兰德曾记载,一位英国青年政治家寇松勋爵在会见李鸿章后,将其形容为“毕生最美好的回忆”。寇松近距离观察了李鸿章,详细描述了他的高大威仪和慈祥的面容。
美国作家斯特林西格雷夫对李鸿章的描述虽然略显尖锐,但也从侧面反映了李鸿章的独特魅力。他的穿着、举止都展现出一名大国重臣的风范。更令人钦佩的是,李鸿章不仅关注国家大事,也注重学习和接纳新知。他让孩子们学习洋文,自己也不断阅读外国书籍,甚至办起了西医医院。
不同于其他官员对洋人的畏惧和排斥,李鸿章与洋人的交往十分频繁。他的通商大臣衙门如同一个小联合国,中外宾客络绎不绝。他甚至接待了美国前总统格兰特将军,两人在会面中就日本吞灭琉球的事件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虽然格兰特未能成功调停,但李鸿章的威仪和胆识却赢得了美国读者的心。
李鸿章是一个充满智慧和远见的历史人物。他的开放思想、大胆实践和勇于担当的精神,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启示。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种精神的传承和激励。李鸿章的故事充满了深厚的历史底蕴与人性的光辉。在一次会面中,他看到格兰特将军的名贵手杖,不禁为之倾倒,喜爱之情溢于言表。格兰特将军遗孀朱莉娅,在众人面前,将丈夫的手杖赠予李鸿章,这是对两人友谊的最好见证。这一举动,不仅体现了朱莉娅对李鸿章深厚情谊的认可,也彰显了李鸿章在国际间的地位与影响力。
在纽约的访问期间,李鸿章不仅见证了历史的瞬间,也亲身参与了历史的创造。他拜谒格兰特将军的陵墓,回忆起与格兰特将军共事的往日情景,令人动容。《纽约时报》的报道也展现了他作为国家使臣的尊贵身份,以及他在美国社交场合的活跃表现。
为官之道,李鸿章堪称典范。他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源于他的坚韧与执着。他始终如一的拼命精神,体现在各个方面:提出新建议,提拔人才,储备各色人才,写信沟通,巴结重要人物。他从未推托过一件棘手的事,始终坚守“拼”的为官之道。
与此李鸿章的交际手腕也令人称道。尽管他私下里对张之洞有些不满,但他仍然能与张之洞合作共事,完成“东南协保”的任务。他对上能屈能伸,忍性特好,这也是他能在官场中立足的重要原因。他尽力与上峰建立良好的关系,尽管有时话不投机,但他总能找到共通之处,实现“共创双赢”。
1896年,李鸿章在英国访问时,亲自前往哈瓦登城堡拜会英国前首相格莱斯顿。这不仅体现了他的国际视野与外交手腕,也彰显了他的个人魅力与气质。他的身材高大,气质非凡,一点也不输给格莱斯顿。
李鸿章是一位具有远见卓识、坚韧不拔、善于交际的官员。他的故事不仅是一段历史,更是一份传承。他的为官之道、交际手腕以及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都是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