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娱乐圈 >>

唐代最奇怪的风俗 人死后一年才能下葬

编辑:娱乐明星 2025-10-17 10:30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每当踏入国外的Chinatown(唐人街或中国城)购物,无论是纽约、波士顿还是多伦多,我都有一种深深的感慨:这里的街道和商店为何总是显得杂乱无章、卫生状况堪忧?我不禁自问,我们的祖先是否也曾面对过这样的问题?

说实话,我找不到明确的答案。但最近,我偶然读到一本晚唐时期的书籍《中国印度见闻录》,它是由旅居中国的阿拉伯商人记录而成的,史料价值极高。这本书为我揭示了一些有趣的历史细节,让我得以一窥古人的日常生活。

书中对于国人的衣食住行有着详尽而有趣的记录。尽管阿拉伯商人因宗教原因可能带有一些偏见,但他们对中国的误解并不多。这里我挑选一些记录来分享。

关于卫生习惯,书中提到:“中国人便后不用水洗,而是使用特制的纸擦拭。”并且,“无论印度人还是中国人,在不洁净时都不进行全身洗浴。”对于站着小便的习惯,书中也有详细的描述,甚至提到了使用一种特制的木管来辅助小便,这种风俗似乎更偏向于医疗保健而非纯粹的卫生习惯。

在饮食方面,书中提到:“中国人喜欢吃经过屠宰的牲畜。”而对于屠宰方式,中国人更倾向于击其头至死而非割喉放血。关于个人卫生方面,书中指出印度人有刷牙的习惯,而中国人则更注重漱口。虽然唐代已有刷牙的图像出现,但普通人才开始刷牙是在近代与西方交往之后。关于住房,书中描述了中国的房屋构造和涂料的独特之处。而对于丧葬习俗,书中详细描述了中国的葬礼过程和保存尸体的方法。中国居民无论贵贱、无论冬夏都穿丝绸的衣服也引起了商人们的注意。

整体而言,阿拉伯商人对中国的观感颇佳。他们认为中国到处都是被城墙围绕的城市,比印度更为健康。读完这本书后,我对古人的生活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中外文化的差异产生了更多的思考。在中国,疾病相对较少,人民体格强健,盲人、残疾人的身影难觅。而在印度,这样的景象却屡见不鲜。印度的一些地区广袤无人,而中国的土地上却满是耕种的痕迹,人口稠密。

中国人相较于印度人容貌更为俊朗,他们的服饰和所使用的动物与阿拉伯人颇为相似。中国人的礼服设计中融入了长袍与腰带元素,尽显东方韵味。然而印度人的装扮则不拘男女,仅以两块布料裹身,辅以金饰手镯作为点缀。

正如本书的法文译者所言,这些阿拉伯商人对中国和印度风俗的记述并非出于对外国文化的热衷,而是由于教的法律规定了其信徒的社会行为乃至生活细节。当外国习俗与他们的本土风俗相近或相悖时,会引起教徒的喜好或厌恶。除了那些明显违反教规的风俗,比如饮食禁忌等,中国人在卫生方面并未表现出明显的落后。相反,中国人的外貌和城市的整洁面貌常常引起外国人的好感。

唐代的中国是否真的是整洁卫生的典范?这本书并未给出明确答案。阅读这本书,更多的是让人心生向往而非厌恶。书中也描绘了令人心悸的暴行:强者征服弱者后,侵占其土地,屠杀平民,甚至吃人肉。这种残忍的行为被描述为是中国风俗的一部分,甚至在市集上公开贩卖人肉。这一幕令人感到恶心和悲哀。

尽管书中部分描述可能带有主观偏见和误解,但它仍然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和了解古代中国和印度文化、风俗以及宗教差异的窗口。这本书让我们反思历史,也让我们更加珍视和感恩我们所生活的时代和环境。

上一篇:历史人物历史人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