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无论是文治武功还是个人德行,堪称古代圣主明君的典范。他身为皇帝,却几乎没有什么不良嗜好。他的爱好似乎只有三项:写诗、书法和射猎。他对行书情有独钟,甚至曾将王羲之的《兰亭序》摹本赐给亲信大臣。他的诗篇,如《守岁》,词句清丽,广为传颂。
李世民的个人才干极为突出,无论是治国理政,还是用兵之道,他都堪称一流。与其他开国皇帝不同,他在唐朝开国战争中身体力行,既是制定战略者,也是冲锋陷阵的勇士。他的军事才能,在历次大战中得到了充分展现。
除此之外,李世民还有一个长处是善待功臣。除了个别因谋反嫌疑被杀外,大部分的唐朝开国功臣都得到了他的善待。这位圣主明君也曾做出一些令人震惊的决策,甚至不惜牺牲一名凌烟阁功臣来换取胜利。
这一切,在唐朝贞观四年爆发的唐灭突厥之战中达到了高潮。突厥部族在隋末唐初时期崛起,成为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令唐朝忌惮不已。唐高祖李渊一度想迁都避其锋芒。李世民虽是一代雄主,但面对强大的对手,只得含羞忍辱,以空府库来贿赂对方。
随着突厥内乱衰落,唐朝逐渐强盛。李世民趁此机会派名将带领大军进攻颉利可汗。两军对峙之际,李世民为了活捉或杀死颉利可汗,采用了一个阴险的计谋。他派遣唐俭携带重礼和圣旨前往招抚,却未料到将其用作诱饵送入虎口。前方主帅李靖明白李世民的心意后发起进攻,最终生擒颉利可汗,唐灭突厥之战胜利收官。
唐俭作为唐朝开国功臣,跟随李世民多年,此次却被当作诱饵送入敌营,命悬一线。幸运的是他命不该绝,从乱军中逃脱。此事在《》中有所记载,其中的微妙状况令人深思。李世民使用这条毒计无法明说,只能让李靖心领神会。最终完成了一生最为辉煌的一次胜利。唐俭虽虎口脱险保住性命,但此次经历堪称最命苦的功臣。他是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中唯一有过这种充当诱饵经历的人,令人感慨不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