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膑兵法》介绍:失传千年后的重现
在遥远的公元1972年,山东临沂银雀山的一次考古发掘中,一段尘封的历史意外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当时,发掘人员在清理两座汉墓时偶然发现了数量庞大的竹简,其中竟然包括了失传已久的《孙膑兵法》。
这些竹简有的完整,有的残缺,共达四千九百四十二枚,还有数千枚残片。在当时,这些看似普通的竹简并未引起太多关注,甚至可能被盗墓贼视为制作火把的材火。一位细心的考古人员在其上发现了“问”字样的文字,从而意识到这些汉隶文字背后隐藏的惊人秘密。
经过考古人员的精心整理,这些竹简中包括了《孙子兵法》、《六韬》等古代经典著作。而其中最为珍贵的,莫过于一度失传一千多年的《孙膑兵法》。此前关于《孙膑兵法》是否存在,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这本书根本不存在,也有人认为它与《孙子兵法》是同一本书,作者孙膑和孙子为同一人。而这次出土的汉简孤本《孙膑兵法》,无疑为这些争议画上了句号。
这些汉墓竹简均为手书,不仅为我们提供了研究秦汉时期及先秦历史的珍贵史料,也为军事、兵法、历法、书法等领域的研究者带来了无尽的宝藏。这次考古发现也被誉为建国以来的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孙膑兵法》是古代军事家孙膑所撰,古籍中称作《齐孙子》。据《汉书》记载,《齐孙子》共有八十九篇,图四卷。而关于孙膑的身世,历史上也有诸多记载。他原是孙武的后代子孙,名伯灵。与同窗庞涓一同学习兵法。后庞涓陷害孙伯灵,挖去其膝盖使其成残,世人称之“孙膑”。
孙膑后投奔齐国,被任命为军师。他辅佐大将击败了魏国的庞涓,在桂陵之战、马陵之战中均有卓越表现,为齐国的霸业奠定了基础。《史记》记载孙膑“以此名显天下,世传其兵法。”而银雀山汉墓竹简的发现,不仅证实了司马迁的记载准确无误,也揭示了《史记孙武列传》中关于孙武仕吴、孙膑仕齐、各有兵法传世的真实历史。历史学家研究认定,孙武是吴孙子,孙膑是齐孙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