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真正了解统一度量衡的背后故事?跟随风趣网的小编,一起探寻这一历史事件的详细脉络。
在秦始皇灭六国,一统天下的大业中,他不仅在中央创建了一系列制度来管理国家,而且在地方上废除了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便是统一度量衡。这一举措将中国推向了大一统时代,开启了新的历史篇章。
那么,秦始皇为何如此重视统一度量衡呢?
这还要从春秋战国时期说起。当时,周王室的权力日渐衰微,群雄并立,各国都有自己的度量衡标准,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商业交流和经济发展。
在秦国追求变法图强、吞并六国的过程中,统一文字、钱币、度量衡成为了重要的立法工程。其中,商鞅在这一过程中的贡献不可忽视。他所督造的标准量器《商鞅铜方升》至今仍然保存在上海博物馆,器壁三面及底部均刻有铭文,见证了这一历史时刻。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发布了统一度量衡的诏书,制作了一系列标准器,建立了一套严格的度量衡管理制度。对先前旧铸的度量衡器进行了重新检测,加刻诏书,《商鞅铜方升》的底部便刻有其代表性的秦始皇诏书。这一时期的度量衡统一,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基本标准问题,更是从法制和人心上实现了统一。
战国时期的法家代表人物慎到曾指出,“权衡所以立公正也”,也就是说,用度量丈量物体的长短、体积来确立公正的审查准则。度量衡可谓法律公正的代名词。秦帝国确立的法制,成为后世人们效仿的典范。
值得一提的是,在王莽篡汉后,为了各地称量五谷的容器有统一标准,他命人依照刘歆的考订,铸造了一件精密组合性的量器“嘉量”。嘉量上的每一个容量都有详细的分铭,记录各器的径、深、底面积和容积。嘉量上也刻有王莽的诏书,文字以悬针体小篆铭刻,代表了秦汉篆书的最高水平。
统一度量衡不仅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从秦始皇到王莽,这一制度不断得到完善和发展,为我们今天的生活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