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国虽在长勺之战受挫,但这并未影响其后续的霸主地位。燕国,位于现今的北京,曾受到山戎部落的侵袭,为此派遣使者向齐国求援。齐桓公毅然决定亲率大军前往救援。
公元前663年,齐军抵达燕国时,山戎已劫掠一批财宝逃之夭夭。齐军与燕军联手,一路追击敌人至一片浩瀚无垠的迷谷之中。正当两军迷茫无措之际,有人提议让老马领路,这一策略果然引领人马安然出谷。
齐桓公不仅帮助燕国驱逐了山戎,还协助邢国抵御了狄人的入侵,重建了城墙。而后,又助卫国在黄河南岸重建国都,因此齐桓公的威望如日中天。南方的楚国,自视甚高,不服齐国,欲与之一较高下。
楚国位于中原之南,一向与中原诸侯交流有限,故被视作“蛮子”。楚人积极开垦南方土地,逐渐收服附近部落,逐渐壮大。后来,楚国甚至自称楚王,对周天子的地位视而不见。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联合宋、鲁、陈、卫、郑、曹、许七国军队进攻楚国。面对来势汹汹的联军,楚国亦集结兵力准备抵抗,并派遣使者质问齐桓公进兵之缘由。管仲以周天子的名义责问楚国的贡品问题,最终迫使楚国承诺进贡包茅。
得知此消息后,联军继续前行至召陵。楚成王再次派遣屈完前来交涉。齐桓公展现军威,然而屈完却以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态度回应。他强调道义和扶助弱小的重要性,同时亦表明楚国的防御能力不可小觑。这场对话展示了双方的智慧和决心。
齐桓公面对屈完的回应,虽有所忌惮但也感到已取得的成果足够体面。于是,中原八国诸侯与楚国在召陵订立盟约和解。此后齐桓公还帮助周王室解决纠纷并巩固太子姬郑的地位。周襄王为答谢齐桓公,赠予祭肉作为厚礼。齐桓公趁此机会在葵丘会合诸侯并订立盟约。
然而好景不长,管仲逝世后齐国陷入混乱。齐桓公死后五子争夺君位导致内乱频发。最终公逃往宋国而齐国的霸主地位也随之结束。尽管如此齐桓公通过其智慧和勇气多次会合诸侯并主导中原局势在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印记被誉为“九合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