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和印度人的七大差异
一、印度人在集体行动上较不强调准时性。通知他们集中活动,往往难以全员到齐,即使到齐,时间也往往延迟。相较之下,中国人更重视集体活动的时间安排,严格遵守约定时间,这不仅体现了对活动的尊重,也体现了对合作方的尊重。迟到在中国文化中可能意味着对机会的不尊重。
二、印度人在时间观念上较为灵活,对于精确的时间并不特别看重。他们不仅在约会时可能不太守时,而且在记录事件或合作任务时,更倾向于使用模糊的时间表述。与此相反,中国人对时间的精确性有着更高的要求,在事件记录上更是讲究考据式的精确。
三、在饮食和生物保护方面,印度人的范围相对有限,他们吃的红肉种类较少,对于某些奇特的生物更是避而不食。相比之下,中国人的饮食范围广泛,包括一些在印度人看来较为奇特的食材。印度人的素食者比例较高,而中国人的素食习惯则相对有限。在饮酒方面,印度人的饮酒习惯也不太强烈,而中国人则更倾向于适度饮酒以加强人际关系。
四、印度人的生活节奏相对较慢,他们不太着急,也不太有进取心。他们不太喜欢加班,也不倾向于把一天当作十天来工作。与此相反,中国人更倾向于勤奋进取,生活节奏较快,对效率的要求较高。在耐心方面,中国人的耐心通常比印度人小,无论说话、吃饭还是走路都追求速度。
五、印度人的面子观念相对较弱,他们在场面上不会过分摆阔气。与此相比,中国人更重视面子问题,即使在经济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也会追求表面的排场。他们更愿意为了虚荣而花钱,甚至不惜因此承受经济压力。
六、从宗教到法律,印度人有着较为规范的观念。即使存在腐败现象,也往往是在明面上进行。而中国表面的规范与实际行为有时存在差距。在某些情况下,除非有监管或电子监控设备存在否则可能会违反规则。即使在官场场合表面上表现出清廉的言论和行为背后也可能存在不正当的金钱往来。
七、印度人在与他人交往时更注意符合场合的规范和要求例如在说话和通讯方面而在有别人在场的场合他们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而中国人群体在一起时则可能更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绪和观点包括大声说话或在客人面前使用手机发送短信等行为体现出更直接和自然的交往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