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朱元璋陵墓,明孝陵,一直是个令人称奇的存在。尽管皇家陵墓历来是盗墓贼们觊觎的目标,但明孝陵却能在数百年间安然无恙,躲过无数贼手,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
曾与共事于朱先生的文博界泰斗、南大教授蒋赞初在纪念朱先生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透露,朱先生曾告诉他,清嘉庆年间,曾有一百余人企图盗掘明孝陵,但最终因挖掘到坚不可摧的青石而未能得手。尽管这段史料的出处尚未查证,但明孝陵的神秘色彩更加浓厚了。
明孝陵之所以能逃过盗贼的魔爪,除了传说中的盗墓经历,更多的是因为它的独特设计和构造。南京大学自然与文化遗产研究所教授贺云翱告诉我们,自1997年起,经过长达六年的考古勘探和研究,证实明孝陵在历史上从未被盗掘成功。
这座皇陵的建造采用了横穴式设计,不同于其他从上往下扒开的皇陵,明孝陵是横向凿入山体,从内部掏空建玄宫。这种设计使得墓道成为盗墓贼的唯一通道。为了隐藏墓道,修建明孝陵的工匠们也是费尽心机。通过精密磁测,考古人员发现墓道并非在正中间,而是偏在一边,这种反常规的设计让许多盗墓贼无功而返。
除了坚固的横穴和隐蔽的墓道,明孝陵还设有防盗措施。在宝顶高高的封土堆下,考古人员发现了圆润的鹅卵石。这些鹅卵石并非自然形成,而是人们有意铺设的,它们不仅有助于雨水迅速渗透出去,更重要的是起到防盗作用。当盗墓贼挖洞时,鹅卵石会从四面八方滚落下来,将洞填满。
虽然明孝陵采取了三大有效的防盗措施,但遇上手握重兵和的军阀也难逃一劫。幸运的是,每个新政权都无一例外地对明孝陵加以保护。清朝建立后,通过保护明孝陵,有效消除了江南地区的抗清思想。甚至康熙、乾隆每次南巡都会来明孝陵祭拜。
贺云翱教授认为,明孝陵离南京城近是其躲过贼手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一旦有风吹草动,城里立即会知道,这使得盗掘活动无法长时间持续。
明孝陵之所以能在数百年间保持完好无损,除了其独特的设计和构造,还得益于历史机缘、地理位置以及各朝各代对明孝陵的保护。这一历史奇观至今仍吸引着无数人前来探访,追寻那过去的秘密。
以上就是关于“史上盗掘朱元璋陵墓的人为何都未得手”的图文介绍,希望能与大家产生共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