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首页 >> 宇宙奥秘 >>

燕国第一位国君燕侯克的流浪人生

编辑:UFO事件 2025-10-16 18:05 浏览: 来源:www.miqiwen.com

《礼记》记载,周武王在成功征服殷商后,尚未正式登基,便急于分封蓟国。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深层次的考量呢?周武王显然极其看重蓟国所在地,那里是殷商旧族主要的逃亡方向。随后的周人分封,周天子亲族力量的布局也在这个区域建立了国家。同一地区的两个强国共存并非易事,因此燕国建立之初与蓟国的纷争必然不少。那么,历史真相究竟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跟随奇秘网的小编来。

在召公受封之时,正值他率领大军北伐取得胜利之际。当时的封国或许还不是我们熟知的燕国。后来发掘的克上刻有铭文,揭示了燕国始封君的真相。原来召公的嫡子名为姬克,他便是燕侯克。最早的燕国其实名为国,燕侯克既是燕国的第一任君主,也是国的始封君。

根据克上的记载,燕侯克并非孤身上任,而是带着大量人口来到燕国,披荆斩棘、辛勤耕耘。燕国有幸得到召公的辅佐,这无疑为燕国国君带来了福气。召公作为周成王身边最重要的辅臣,他的荣誉与燕国的荣誉紧密相连。随着时间的推移,燕国的声音逐渐减弱,周康王身边最得力的诸侯变成了齐鲁卫晋等国。当年如日中天的召公之燕国,却突然消失在人们的视线中。那么,燕侯克到底经历了什么?

燕侯克可以说是当年有名的北漂,他属于周人中央机构直接委派的重要力量。与其他诸侯不同,齐鲁两国刚到封地就与当地部族发生剧烈战争,且历经几代都无法止息。这种情况可能与殷商人的逃亡路线有关。在殷商灭亡时,许多殷商贵族选择了北方作为逃亡地,而北方当时可能是较为蛮荒的区域,尚未被殷商王朝完全覆盖。这些殷商人选择了向东北方向逃窜。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可能难以组织起有效的反抗力量。燕侯克所驻守的北方地区相对来说是最容易管控的区域。

周人的燕、齐、鲁三国的分封,从北向南延伸数百公里,贯穿了整个核心地区,而燕国则是这股力量的北大门。当年殷商王族力量北逃,那些曾经臣服于殷商的东夷部族失去了中央的遏制,开始变得独立。在未确认周人共主地位之前,这些东夷部族都是周天子的一大隐患。周武王攻灭殷商后,面对广阔的东夷地区常常感到忧虑。燕、齐、鲁的分封显然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燕侯克铭记着召公留下的福荫,因为召公寿命长,活到了一百多岁。燕侯克多次派遣专人到都城照顾召公。燕侯克绝非庸碌之辈。他和召公被封到北方时建立的国家是偃国而非燕国。关于召公以下九世至惠侯时代的国君都没有详细记载,其他史书典籍也缺乏相关描述。我们今天所了解的燕侯克大多依赖于考古发掘以及对其他国家历史的揣测。

在第一代姜太公、召公叱咤风云之时,燕侯克显得非常低调。当其他诸侯纷纷回到都城述职时,燕侯克似乎没有太多的事情可汇报。虽然燕侯克可能曾经回到都城述职过,但在他的时代,能够讲述的事情更多的是关于召公的功绩。燕国的更大可能是守好与齐、鲁一同构成的屏障北大门。在那些年里,发生战争的地方主要在齐鲁之地,燕国虽有戎狄部族杂居以及后裔的封国蓟国存在但并未引发大。燕侯克掌控了自然条件相对优越的平原之地后最大的功绩在于守好阵地、防控戎狄以及监视蓟国和殷商旧族。他的重大使命或许更多侧重于监控职责而非进攻扩张即便要占领蓟国或是霸持区域政治也是很多年以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