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男左女右”这一习俗似乎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公共厕所的标识到婚礼上的位置安排,甚至婚戒的佩戴,都遵循这一传统。
这一习俗究竟从何而来呢?据传,中华民族的日月二神,即日神和月神,是盘古氏的双眼所化。民间流传的“男左女右”习俗,便是由此衍生而来。具体来说,日神为盘古氏的左眼所化,代表着男性;月神为盘古氏的右眼所化,代表着女性。这种传说虽然带有神话色彩,但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研究中华民族日月神的重要参考资料。
几年前,在乌鲁木齐市水磨沟等地出土的伏羲女娲图,为我们揭示了更多关于这一习俗的秘密。这些图像一般出现在夫妻合葬的墓穴中,画面上伏羲在左、左手执矩,女娲在右、右手执规,人首蛇身,蛇尾交缠。这种奇特的构图寓意深奥,富有艺术魅力和神秘色彩,自本世纪初发表以来一直深受学术界的重视。
除了上述传说和图像外,“男左女右”的习俗还与古代人的哲学观紧密相关。我国古代哲学家认为,宇宙中通贯事物和人事的两个对立面就是阴阳。阳者刚强,阴者柔弱。男子的性格刚强属于阳,往往在左边;女子的性格温柔属于阴,往往在右边。“男左女右”在中医应用上也有实际的科学意义。中医诊脉时,男子取气分脉于左手,女子取血分脉于右手。这就是“男左女右”的由来。这一习俗早在二千多年前战国时期就已经出现,并一直沿袭至今。当然关于“男左女右”是否真的能表示男女生理上的差异则是另一个问题。
在我国封建社会中,许多事物都有尊卑之分,就连方向的前后左右也不例外。古代社会里,“左”象征着尊贵和力量,而“右”则象征着失败和臣服。“男左女右”的观念不仅体现在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还反映了古代社会的尊卑观念和文化传统。例如:四合院正房左边(东边)的次间、稍间比右边(西边)的略大;戴戒指时,“男左女右”的佩戴方式也是受这种尊左习俗的影响。这些习俗至今仍在延续。在当下社会习俗中,男女佩戴戒指的手指选择,传递着他们的情感状态与身份约定。男子将戒指戴在食指上,意味着他正在求爱;戴在中指上,则表明他正处于恋爱状态;若是戴在无名指上,则代表他已步入婚姻的殿堂。而对于女子来说,食指上一般不佩戴戒指,其余手指的含义则与男子相似。若有人选择在小指上分别男左女右地佩戴戒指,那么他们正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宣告自己的独身状态。在人际交往中,理解和尊重这些因习俗而生的信号,是体现修养和礼貌的重要一环。
回溯历史,中国也曾出现过女左男右的现象。嘉陵江东岸的石柜阁旁的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一部跨越千年的历史长卷。这些造像规模宏大、气势磅礴,沿着417米的长度和45米的高度,龛窟重叠达十三层之多。其中,大云古洞作为千佛崖最大的洞窟,共有造像234尊,其主佛弥勒佛立像更是女尊的象征。在这个特定的场景中,女皇被置于中心位置,左边是则天女皇,右边是高宗皇帝的雕像。这种排列方式改变了中国传统习俗中的男左女右的常规。牟尼阁的雕刻作品也是石窟中的艺术瑰宝,其流畅的衣纹和丰满的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背后的褛空雕刻屏风,更增强了石雕多面体的表现效果。
男左女右这一习俗的形成,源于千百年来男尊女卑的传统观念。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无论是签名还是其他日常交往中的细节,丈夫的名字总是被置于妻子的名字之前。这与西方的“Lady first”文化形成鲜明对比,甚至在演讲的开场词中也能感受到这种文化上的差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