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且之心”,源自清代的典故,意为敷衍了事的心态,只顾眼前而不顾长远,有时也指不正当的想法,多用来描述男女关系之间的不正当思想。西周生在《醒世姻缘传》中第七十九回详细描述了这一概念:“若论狄希陈的心里,见了小珍珠这个风流俊俏的模样……却实在安着一点苟且之心。”这里的苟且之心指的是一种短暂的、不负责任的、不正经的心态。而与之相对的,“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则是表达一种高尚的品格和责任担当,身处高位不敷衍了事,知道团结的重要性,这句话出自晋代陆机的《五等论》。陆机探讨了封建制度与王朝的兴衰之间的关系。他强调了王者应该重视帝业的重任,明白天下广大不可偏制,任重必须借力,制广必须因人。因此他主张设立官职、建立队伍,使万国相维、宗庶杂居,以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同时他也指出了诸侯与君主之间的信任与团结的重要性。这种思想体现了古代中国政治文化中的责任与担当精神。“为上无苟且之心”,意味着领导者要以身作则,秉持高尚的道德品质,不敷衍塞责;“群下知胶固之义”,则强调团队成员之间要紧密团结、共同担当责任。这种思想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的政治智慧,也是现代社会的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当下社会依然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一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君主们不再坚守他们的职责,臣子们也不再忠诚于他们的君主。社会失去了秩序,混乱和不安充斥在每个角落。这样的场景,就像一幅黯淡的画卷,描绘出大汉王朝即将灭亡的预兆。
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在某些时期,尽管君主可能存在昏庸和暴虐的情况,但地方长官们仍然秉持着官方的职责和能力,他们在管理地方事务上表现出色。虽然偶尔会有失误,但他们的成绩仍然显著。这就是郡县制度的优势,它使得政治更加易于管理。
当我们谈论到道德和的沦丧,情况就更为严重了。当贪欲和残忍的萌芽滋长,当官员们以货物为标准来衡量才能,而不是以实际的政绩,那么这个社会就已经陷入了混乱。这就是后世的君王被废黜的原因。
二
陆机的声音穿越了时空,向我们传达了一个重要的信息。他告诉我们,“苟且之心”的含义是指那些只顾眼前、得过且过的思想,以及那些想要做不正当事情的念头。这样的心态,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尤其是在复杂的政治和社会环境中。
而“为上无苟且之心,群下知胶固之义”这句话的意思是,身为领导者,不应该有敷衍了事的心态,而应该全心全意地为人民着想,承担起自己的责任。下属也应该明白团结的重要性,明白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三
回到陆机本人,他是西晋时期的一位杰出文学家,他的思想和作品深深地影响了后世。尽管他在“八王之乱”中不幸丧生,但他的思想和作品依然流传至今,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思考和启示。
陆机的文章充满了深刻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他的观点鲜明、语言生动,使我们能够深入理解他的思想和情感。他的思想和作品,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永远照耀在我们的心灵深处。




